认知操控3:因为你是个“认知吝啬鬼”!所以常常被他人操控!
认知操控3:因为你是个“认知吝啬鬼”!所以常常被他人操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被他人操控,做出一些看似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决定。这种现象背后,其实反映了人类的一种普遍心理特征——认知惰性。本文将通过多个具体例子和心理学实验,揭示这种心理特征的表现及其背后的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回顾一下以下情况是否符合自己:
- 广告、视频、文章中,只有包含“新”“快”“易”“改良”“现在”“突然”“神奇”“推出”等词,你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 使用动物、婴儿或性感形象的广告,比使用卡通形象和历史人物的广告更能打动你。
- 在超市里,通常买的是放在和眼睛平齐货架上的商品。事实上,一项研究发现,与腰部平齐的货架上的产品销量,仅为眼睛平齐的货架上商品的74%,而放在最底层货架的产品销量仅为57%。
- 放在超市过道尽头或收银台附近货架上的商品,哪怕并不在你当时的购买计划之内,最后很有可能被你购买了。
- 去水果店买水果,捆绑标价,比如10元3斤,而不是每斤3块5,往往会让你感觉更划算。
- 当销售员对你和蔼可亲,经常问你“感觉怎么样”,然后认可你的回应,不停地赞美你,你会不好意思拒绝他,最终买了自己并不太满意,或性价比不太高的商品。
这些都是为什么?
因为当你作为消费者时,往往不去想你决定买这买那的原因,通常以不做思考、无意识的方式回应对方,从而轻易的被他人影响。简而言之,因为你是个“认知吝啬鬼”!
一、认知惰性
为了研究人类的认知惰性,心理学家特此做了以下实验:
心理学家兰格与他合作搭档走近大学校园,对正忙着使用复印机的人说:“不好意思,能让我先用一下这台复印机吗?”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很有可能你会像大多数人一样,答案将取决于当时你的心情。有时你可能会想:“当然可以,因为我是个乐于助人的人。”还有些时候,你可能会想:“这人是有毛病吧!还是怎么回事?是我先来的,我还有一堆事要赶着做。”
事实上,兰格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想法都存在,略过半数的人会同意这个请求。
接下来,就是这项实验的有趣之处了。兰格发现,只需在提出请求时增加一个细节,即需要使用复印机的原因,就可以让几乎所有人都同意他人插队到自己前面使用复印机。尽管插队者给出的某些理由完全讲不通,但几乎所有人都同意插队。
比如,在某些时候,兰格的合作搭档会说:“对不起,我能用一下复印机吗?因为我不得不复印。”
如果你琢磨琢磨,会发现这句话很蠢:要不是打算复印,干吗要用复印机呢?这个理由就跟完全没有理由一样。但问题就在这里,这项研究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考虑理由,无意识地就同意了插队者的请求。任何理由都行!
这项实验再一次证明我们人类的认知惰性的普遍存在。
二、他人是如何利用认知惰性对你进行操控的?
1、大众媒体广告对我们的操控
广告商知道人类的认知惰性——我们需要购买理由,通常任何理由都行,所以通常在广告中玩比如以下套路:
- 广告词充斥着毫无意义的吹嘘性或高级词汇,例如,“拜耳——全球最好的阿司匹林”,明明所有的阿司匹林没什么两样。
- 陈述让品牌显得非同凡响的子虚乌有之事,例如,“快乐就是它!”鬼知道“它”指的是什么;
- 一些莫名其妙的购买理由,比如某某品牌烟比通常的烟粗两毫米,粗了又怎样?换句话说,基本随便什么理由都行。
2、使用表面信息对我们操控
因为我们的认知惰性,我们常常被一些表面的信息操控。比如如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