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汉字“勃”的详细解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汉字“勃”的详细解释

引用
1
来源
1.
http://zidian.openi.cn/zidian/25497/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本文将详细介绍汉字"勃"的读音、字义、结构、演变及其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个汉字的来龙去脉。

勃字的基本信息

拼音和注音

  • 拼音:bó bèi
  • 注音:ㄅㄛˊ ㄅㄟˋ

字形特征

  • 部首:力
  • 总笔画:9画
  • 结构:左右
  • 五行:水
  • 统一码:52C3

笔顺和名称

  • 笔顺:一丨丶フフ丨一フノ
  • 名称:横、竖、点、横撇/横钩、横撇/横钩、竖钩、提、横折钩、撇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1. 突然,忽然:勃然(a.突然,如“勃勃大怒”;b.兴起的样子,如“勃勃作色”)。
  2. 变色的样子:勃腾腾(怒气上冲的样子)。
  3. 旺盛,兴起:勃起。勃发。勃蓬。

其他字义

  1. 古同“悖”,违背事理,惑乱糊涂。

异体字

汉英互译

  • suddenly

造字法

  • 形声:从力、孛声

English

  • suddenly, sudden, quic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勃 bó
〈动〉

  1. (形声。从力,孛(bèi)声。本义:排,推动) 同本义 [push]
  • 勃,排也。——《说文》
  • 勃,展也。——《广雅》。今苏俗语以力旋转物曰勃。

词性变化

◎ 勃 bó
〈形〉

  1. 兴起;旺盛 [vigorous]
  • 气喷勃以布覆兮。——马融《长笛赋》
  • 勃勃,盛也。——《广雅》
  • 勃然平世之俗起焉。——《荀子·非十二子》。注:“兴起貌。”
  1. 通“悖”。乖戾 [stubborn]
  •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庄子·庚桑楚》
  • 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勃。——《韩非子·定法》
  1. 变容、变色的样子 [change countenance]
  •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论语·乡党》

勃 bó

〈名〉

  1. 粉末;粉状物 [powder]
  • 有黄黑勃,着之污人手。——《农政全书·种植》
  • 梁武帝改豫章王姓勃氏。

康熙字典

勃【子集下】【力部】 康熙笔画:9画,部外笔画:7画
《唐韵》《韵会》《正韵》蒲没切《集韵》薄没切,音孛。《说文》排也。从力,孛声。《徐曰》勃然兴起,有所排挤也。

又《玉篇》卒也。《韵会》勃卒,旋放之貌。

又变色貌。《论语》色勃如也。

又姓。《韵会》梁武帝改豫章王姓勃氏。

又通作渤。《前汉·地理志》蓟南通齐赵勃碣之閒。《註》师古曰:勃,勃海也。

又《韵补》叶皮列切,便入声。《苏辙·滕王阁诗》餘思属江湖,登临寄遗堞。骄王应笑滕,狂客亦矜勃。《註》王勃,唐人。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勃【卷十三】【力部】
排也。从力孛聲。薄没切

说文解字注

(勃)排也。排者、擠也。今俗語謂以力旋轉曰勃。當用此字。論語。色孛如也。許所引乃本字本義。謂孛、盛气也。今論叚借勃字。殊失其恉。从力。孛聲。蒲?切。十五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