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余炭的功效与作用
血余炭的功效与作用
血余炭是传统中药材中的一种,主要由人发制成的碳化物。它具有收敛止血、化瘀、利尿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证和小便不利等症状的治疗。本文将详细介绍血余炭的功效与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成分、用法用量、禁忌以及选购保存方法等内容。
血余炭的功效与作用
血余炭的主要功效包括收敛止血、化瘀、利尿。在中医临床中,它常用于治疗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小便不利等症状。
具体来说,血余炭在以下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收敛止血:血余炭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包括咯血、衄血、呕血、血淋、尿血等。它既可内服,也可外用。例如,与花蕊石、三七等药材配伍使用可治疗咯血、呕血;与蒲黄、生地黄等配伍可治疗血淋;与地榆、槐花等配伍可治疗便血。血余炭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
化瘀利尿:血余炭可用于治疗瘀滞小便不利之证。其苦降下行的特性,能够祛瘀通窍而利小便,常与滑石等药材配伍使用。
血余炭图片
血余炭主治
血余炭主要用于治疗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小便不利、溃疡不敛、烧烫伤、疮面不溃等病症。在现代临床应用中,还用于声带下黏膜出血、声带麻痹、带状疱疹、面部色素痣、拔牙止血等。
血余炭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血余炭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止血作用:血余炭水煎液或醇提取液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血余炭粗晶液具有促内源性系统凝血功能。
抗菌作用:血余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血余炭成分
血余炭主要含有优角蛋白及钥、钾、锌、铜、铁、锰、砷等微量元素。有机质中主要含胱氨酸,以及硫氨基酸与不含硫氨基酸组成的头发黑色素。这些成分具有缩短出、凝血时间及血浆复钙时间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证实,血余炭粗晶液对大鼠腹腔给药,可加速大鼠的血凝作用,并可诱发大鼠血小板聚集,缩短狗和兔的凝血时间。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血余炭用法用量
日常用量为5~9g,研末服用,外用适量。
血余炭的禁忌
- 脾胃虚弱者慎用
- 孕妇慎用
- 儿童慎用
血余炭选方
治流鼻血:血余炭适量。将金余炭研细末,分成两份。一份温水送服,一份吹入鼻中。
治齿缝出血:血余炭适量。血余炭研成细末,用消毒棉花蘸后,塞于出血处。
治久疮不合:血余炭、蜂房、蛇蜕各适量。将以上3味中药烧灰存性。每取3g,温酒送服。
治咳嗽有血:血余炭、麝香各少许,白酒适量。血余炭和麝香研成细末,白酒送服。
治消渴、小便不利:血余炭、滑石、白鱼各15g。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1.5g,米汤送服。每日3次。
血余炭药用部位
血余炭为人发制成的碳化物。
血余炭选购保存
选购血余炭时,应选择身轻、有光泽、不焦枯、无焦臭味的产品。保存时应注意防潮、防虫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