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认识自我 拥抱变化: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认识自我 拥抱变化: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681393576377323

近日,一位民警暖心安慰成功救下了一名10岁患抑郁症欲轻生的小女孩。一句“我才十岁,五年级呀”“你们都不能实现我的愿望”让人心疼泪目。真的不希望再有类似的悲剧发生。有的网友问道,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我想说,孩子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学校、家庭及社会环境造成的。为了儿童青少年健康亟需认真务实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分享一个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教学设计,希望能给有需要的老师、家长们带来帮助。

一、班会主题

心灵驿站:认识自我,拥抱变化

二、班会背景

由于受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家庭生活环境、青春期迷惘困惑等影响,很多青少年出现没食欲、没信心、没动力、失眠、过度焦虑等等问题,这些都在严重影响学习及生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身体、心理的变化,以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顺利进入青春期、度过青春期。

三、班会目标

1.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学会基本的情绪调节技巧。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同学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四、班会对象

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

五、班会准备

1.资料准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书籍、视频资料、案例分析。
2.场地准备:布置一个温馨、舒适的教室环境,准备足够的座位。
3.工具准备:多媒体设备、白板、彩色笔、纸张等。

六、班会流程

  1. 开场

班主任致欢迎词,介绍班会主题和目的。
通过一个简短的心理健康小故事或视频引入主题。
【小故事】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恶毒,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他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感悟:遇到困难挫折要勇于面对,学会变通,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1.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10分钟)

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分享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1)学校适应不良型心理问题:
情绪方面: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
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能力抑制;2.社会性退缩;3.品行紊乱;4.行为倒退。
生理功能方面,表现为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症状。然而,身体检查并没有发现特定的躯体问题。

(2)强迫型: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
自己能意识到这些表现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
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在校适应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应及时接受辅导。具体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动作、强迫冲动等。

(3)抑郁型心理问题:这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心理问题,常伴有焦虑、沮丧、压抑、苦闷、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有这类心理问题的同学一般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但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兴趣衰退:对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兴趣爱好也基本丢失。
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妄自菲薄,并有内疚后悔等自责倾向。
精力衰退:自感疲惫无力,不能进行复杂的思考和较强的运动。
封闭退缩:不愿交往,情绪苦闷且封闭,不诉说也不写日记。
躯体不适:如头疼、背痛、肢体酸痛等,还有失眠等睡眠障碍等。
悲观失望: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感到前途渺茫。

(4)焦虑型心理问题:个体处于一定的应激状态便会感到焦虑,这是正常的。焦虑型的心理问题是指一种无明确对象、无法摆脱的焦虑状态,可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形式。急性焦虑,以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为典型特征,有“大祸临头”之感,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头晕目眩等。慢性焦虑,明知客观上并不存在威胁、危险和失败结局,是主观上过虑,但无法控制,惶惶不可终日。

(5)恐惧型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指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际交往时产生异常恐惧并主动回避以消除不安。中学生中较常见的为社交恐怖和特异性恐怖,而且前者有增长的趋势。社交恐惧,主要特点是在人际交往中自感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怕成为耻笑对象,而不敢在公开场合讲话、做作业、吃饭等,以至不能正常交往;看着对方即自感面红耳赤、表情异样,而且怕被对方觉察,从而回避目光相遇,严重者会足不出户。特异性恐怖,指各种和个体自身活动的特异性有关的恐怖,如飞行恐怖、注射恐怖等。一些中学生对学校产生恐怖,如害怕看校门、害怕见到老师和同学、回避学校生活,又称学校恐怖。

  1. 自我认知活动(15分钟)

通过“我是谁”的自我描述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分享环节,鼓励学生自愿上台分享自己的描述。

  1. 情绪调节技巧工作坊(20分钟)
    介绍几种基本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正念冥想等。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实践这些技巧。

  2. 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

分享一些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案例。
【案例】小明的转变
小明是一名13岁的初中生,他在学校里一直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然而,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和青春期的到来,小明开始经历一些变化。小明的家庭环境相对和谐,父母都是工作繁忙的白领,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小明有一个小他两岁的妹妹,父母对妹妹的照顾和关注似乎更多一些,这让小明感到有些被忽视。最近,小明的老师和同学们注意到他的行为开始变得孤僻和沉默。他不再参与课间活动,成绩也开始下滑。小明的父母也注意到他晚上经常失眠,而且有时候会在房间里偷偷哭泣。小明感到非常焦虑和压力重重。他担心自己不能满足父母的期望,也害怕自己无法在学业上保持领先。同时,他对妹妹的出身感到嫉妒,认为自己不再是家庭的中心。这些情绪让他感到孤独和无助。在老师的建议下,小明的父母带他去看了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几次咨询,小明开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担忧。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教会他一些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技巧。

(这个故事展示了一名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帮助案例中的个体,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家长和学校可以采取哪些干预措施。

  1. 心灵驿站:互助与支持(10分钟)

榜样故事:全红婵是怎样做到自信的?
全红婵出生于普通农村家庭,家境非常普通。她小学时候因为身体柔韧性好,被教练看中到市体校参加训练。体校条件艰苦,但是全红婵却迎难而上,再次晋级省队。省队离家远想家,动作困难等,全红婵咬牙克服了。全红婵于2018年获得广东青少年冠军后火力全开,一次次的晋级,终于迎来了东京奥运会的金牌。

老师总结:想要更自信,需要真正开始行动,用不断取得的成就来证明自己。或许我们暂时没有全红婵那样耀眼的成绩,但是我们可以先从小事做起,从小小的成功开始。举几个具体的“小事、小成功的例子”,引入后面的内容。

讨论:建立班级“心灵驿站”,鼓励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寻求帮助。讨论如何营造一个支持和理解的班级氛围。

  1. 总结与反馈(5分钟)

班主任总结本次班会的要点。
收集学生对班会的反馈,以便未来改进。

七、班会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反馈来评估班会的效果。班会结束后,进行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班会的满意度。

八、后续行动

定期组织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活动,如心理剧、心理讲座等。建立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如定期的心理辅导时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

九、注意事项

确保班会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尊重学生的隐私,不强迫学生分享个人问题。创造一个安全、开放的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班会设计,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同时也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