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乾隆十五年的孙嘉淦伪奏稿案,导致了乾隆朝第一次文字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乾隆十五年的孙嘉淦伪奏稿案,导致了乾隆朝第一次文字狱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9S1S2K80543AEJW.html

乾隆十五年(1750年)爆发的“孙嘉淦伪奏稿案”,是乾隆朝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狱,也是乾隆皇帝执政风格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事件。这起案件不仅牵连甚广,涉案人员多达两千人,更深刻影响了乾隆后期的统治策略,开启了清代文字狱的高潮。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其执政风格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节点,通常认为是以乾隆十三年(1748年)孝贤皇后的去世为标志。在此之前,乾隆致力于塑造自己为“从谏如流”的贤君形象。然而,孝贤皇后的离世对乾隆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其施政风格由宽仁转向严酷,并频繁发动文字狱,对朝臣和宗室施以重刑。

实际上,乾隆执政风格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早在乾隆初年就已显现苗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乾隆四年(1739年)的“弘皙逆案”和乾隆十三年的张廷玉辞职事件。这些事件都反映出乾隆对权力的敏感和对异见的不容忍。

然而,真正促使乾隆彻底改变执政风格的是乾隆十五年爆发的“孙嘉淦伪奏稿案”。这起案件不仅让乾隆失去了与臣子们的“君臣一体”,更将其推向了严刑峻法的极端。

伪奏稿案的爆发

乾隆十五年秋季,云南总督硕色通过八百里加急向朝廷呈递奏报。通政司以为是当地土司造反,不敢怠慢,立即呈送乾隆皇帝。乾隆打开奏报后大为震怒,立即将军机处大臣傅恒、刘统勋(刘庸之父)、纳延泰等人召集商议。军机大臣们看完奏报后也面面相觑,大气不敢出,只是表示必须严查。

随后,乾隆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追查此案,要求“务得首逆,以彰显典”。引发乾隆与几位军机重臣震怒的就是株连甚广的“伪孙嘉淦奏稿案”。

孙嘉淦其人

历史上的孙嘉淦与《雍正王朝》中的形象大相径庭。他字锡公,历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言直谏著称。孙嘉淦并非康熙朝状元,而是康熙五十二年的进士,后历任国子监司业、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隶总督、宗人府府丞、兵部侍郎、协办大学士等职。无论能力和操守,在雍正、乾隆两朝都堪称典范。乾隆十五年时,孙嘉淦正担任工部尚书。

伪奏稿的内容与影响

此次伪奏稿案之所以牵扯到孙嘉淦,是因为有人假托其名义,公然指责乾隆失责、处事昏聩,军机大臣更是糊涂透顶,并列出了乾隆的“五不解十大过”。之所以假冒孙嘉淦的名义,是因为他在乾隆十二年因上书《三习一弊疏》而大受乾隆帝赞赏和褒扬。

伪奏稿的主要内容包括反对乾隆帝南巡,认为南巡劳民伤财;对乾隆在金川战役上冤杀张广泗的不满和痛斥;对曾静和张熙案中乾隆对文人迫害的控诉;以及对孝贤皇后丧葬问题上乾隆铺张浪费、极尽奢侈的指责等。这些内容直指乾隆好大喜功、贪财好色、胡乱杀人,根本不会治国理政,是对乾隆主政十六年的全面否定。

案件的处理与影响

乾隆皇帝知道此事与孙嘉淦无关,亲自下旨安抚,并让他不要多心。但孙嘉淦仍因此案惊惧不已,惶惶度日,最终在乾隆十八年抑郁而终,享年71岁。

此次伪奏稿案的规模远超乾隆六年类似事件。经军机处暗查得知,全国十七个内地行省及云贵土司都有流传。乾隆在得知情况严重后,亲自严督查案,历时三年零八个月,涉案人员多达两千人。最终,由于始终找不到主谋,只能认定江西抚州卫千总卢鲁生与南昌卫守备刘时达为首犯。刑部判定卢鲁生凌迟处死,刘时达问斩。多人因隐瞒不报、私自阅看、传抄伪稿而被罢官。

政治影响

这起案件彻底改变了乾隆的执政风格。在此之前,乾隆已意识到需要改变过于“宽仁”的儒家理念,转而采取严酷施政。伪奏稿案的发生,让乾隆对下层阶级反抗上层统治的疑心日重,开始加强对下层社会的精神思想控制,掀起了文字狱的高潮。此案促使乾隆认识到加强意识形态控制的迫切性,文字狱第一次高潮就此兴起。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