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足协“自荐系统”破局旧选拔 是对中国足球的一次“外科手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足协“自荐系统”破局旧选拔 是对中国足球的一次“外科手术”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302A079QW00

从历史长河中的范式革命到现代文明的创新实验,人才选拔始终是文明进程的晴雨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洞穿了科举制度的沉疴,更揭示出文明深处的终极密码——当人才选拔机制成为束缚创造力的枷锁时,唯有给人才“松绑”,打破范式才能开启新生。

3月1日,“中国足协球员自荐系统”在足协官网上线。只要是持有中国身份证的球员,都可以自行注册自荐,足协将会定期派员进行选拔和考察,择优推荐进入人才库。此举公布后,很快成为网络热议话题,球迷们多数反应积极,“越过中间商”“冲破各种圈”等评论点赞量颇高。

打破壁垒:从“层层选拔”到“我行我上”

传统足球人才选拔往往依赖青训体系、地方俱乐部或教练推荐,但这些渠道的覆盖面有限,足协也难以深入各地去了解球员的水平。新上线的自荐系统通过五个核心流程——注册、填报信息、初筛评估、选拔入库、动态跟踪——将选拔权部分收归足协,形成“自荐+专业评估”的双轨机制。通过者有机会进入训练营、集训队,参加中国足协组织的各类比赛。

给有天赋的草根球员一个机会,把体能好、球技好、意识好的三好球员选出来。一则精细化地将球员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类,确保选材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二则为细分领域的专家提供官方渠道,提交自己发现的有潜力的球员信息,像“多面手”足球人董路的“中国足球小将”项目等,以更好地推动评估工作开展。这种“全民参与”的选材模式,必将点燃足球热血。

监督透明:从“制度架构”到“执行字节”

自荐系统允许球员绕过地方层级直接对接足协,试图切断基层教练、中介机构,通过权力寻租垄断选材渠道的链条,减少了利益输送的可能性。“全程监督”是系统的一大亮点,中国足协纪检监督部将介入选拔全流程,并在重要节点邀请社会监督员现场参与,形成了“内部监督+外部观察”的制衡体系。入库名单定期公开,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强化公众对中国足球信任。

人才选拔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文明价值的投射。改革者的困境警示我们:当选拔机制沦为既得利益者的护城河时,制度本身就会异化为阻碍发展的拦路石,故而“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当然,透明化还需把握好实际的评估标准,若过度依赖专家团队的主观判断,缺乏量化指标,如体能测试数据、比赛表现分析等,反而给监督蒙上了一层“黑纱”,看不清说不明。

谨慎乐观:从“入库育苗”到“择优成才”

系统要有序运转才视为有效。重塑人才选拔生态,关键看实施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你行你上”,不能流于形式,而是应借助配套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透明化、科学化,以推进落实。正如哪吒冲破重重桎梏重塑自我,人才选用也要全力打破枷锁,各方位打好组合拳,谨防畏手畏脚,“前怕狼后怕虎”,其成效还是需要时间检验。

对于球员来讲,从入库到成才是条漫长的路。如何在“高端局”中快速调整好心态?如何获取和职业梯队同等的训练资源?天赋只是颗种子,还需持之以恒地浇灌。可以说,自荐系统的上线,标志着中国足协在“管办分离”改革后,将重心转向国家队建设与青训体系优化。对于14亿人口的中国来讲,“足球发烧友”数不胜数,若该系统真能健康运行,中国足球未来便值得期待。

自荐系统的上线,是对中国足球沉疴的一次“外科手术”,承载着打破阶层固化、发掘草根天才的理想。如何从“伯乐相马”的单一模式蜕变为“万马奔腾”的生态雨林?站在人类文明的转折点上回望,要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真正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要建立更富弹性的评价维度,创造更具张力的制度空间。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