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硕,未来到底是否乐观?
法硕,未来到底是否乐观?
2024年9月7日和8日,是全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时间。在房地产行业野蛮发展的十多年里,取得建造师资格,躺在家里就可以赚钱,少则一年几万,多则一年十多万,即拿到证书,靠证书本身就可以获益,更不用说靠证书去工作还可以另行获得工资报酬。这就是所谓的建造师证书挂靠,虽然不合法,不值得鼓励,但这个行业情况存在了多年。
这两年房地产行业什么情况,我们都有所了解。行业是否景气,直接影响了相关从业人员,也影响了相应的资格考试。据悉,今年的建造师资格考试,整体弃考率在30%,有的考场弃考率高达40%,还有一些考场,虽然有一些考生在考场,但不少考生拿到试卷后没多久就呼呼大睡,也算间接弃考。
虽然法硕和建造师考试是完全不同的考试,但二者都能代表各自行业未来的趋势。
考取法硕,不代表立刻就可以获得就业,如果要从事法律工作,还得取得法律执业资格。法律执业资格,这么多年了,从未听说谁能靠挂靠证书坐享其成的,哪怕取得了法律执业资格,你要从事法检工作,还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选拔,从事律师工作,还需要一年实习期。地理区位好一些的法检系统竞争有多么激烈,只要参加过考试的同学就清楚。红圈律所有多么难进,找过律所实习的同学也深有体会。说实话,法律执业资格,在一定意义上而言,可没有建造师资格香。
为什么考法硕?为了深造,为了法律梦想,为了正义......,这些都没错!但归根结底,大家考研,不主要还是希望有个好一些的前程吗?
就业,就业,就业!大家要就业,要吃饭,要买房买车,要结婚,要生儿育女,要孝敬父母。
考取法硕,拿到法硕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不代表一定有好的就业!特别是现在招收法硕的院校,法学实力参差不齐,说的难听一点,后面几年新增的有些法硕院校,法学实力低下,院校影响力极低,就业情况可想而知。如果报考一个法学实力和学校总体知名度都一般,每年都是国家线录取的院校,甚至一志愿都报不满的学校,毕业了能轻松找到很好的工作,不符合常理。在这里付出的少一些,那别的地方就要付出更多一些。
今年有参考法考的同学吗?随便翻翻自己报考点的信息,基本上都是在披露今年当地法考客观题报名人数增加5%-10%,有的报考点法考客观题报考人数比上年增加15.8%!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在就业难和现在的经济形势下,太多失业人群转向了法律这个行业!
法考报名人数,根本没有因为新的法考报考条件所设置的限制条件影响,报考人数每年都在增长,去年客观题报考人数86万人,今年客观题报考人数突破90万基本毫无悬念!每年差不多10多万人取得法律执业资格,加入潜在的法律就业大军,随时准备加入律师队伍。
法考报名人数短期内还会增加,部分中年失业,符合法考“旧人旧政策”,能参加法考,转而打算通过法考,投入律师行业,这种情况不会是个例。同时,也由于法考政策,导致很多不满足“旧人旧政策”,转而投入到法硕考研,加剧法硕考研的竞争,因为大家只有先考取法硕,再去参加法考,才能以此获得踏入法律行业的资格。
如果通过法考,也带不来很好的就业,那还有谁耗费一年时间,甚至多年时间去考一个法律执业资格证书?到那时,法考必然会和建造师考试一样,不再被那么多人关注,报考人数重回理性。
律师已经成为三大兜底行业之一了。现在律师行业一片哀嚎。红圈所在不断的裁减人员,节约成本。精品所,小所日子也不好过,案源少。企业不愿和之前那样付出大量费用,加上律所竞争激烈,企业可以在和律所的谈判中更有底气,有更多的议价权。
律所现在竞争很激烈,以后的竞争会更加白热化,据传某知名律所已经发起"0元购",免费为企业做法律顾问。
朋友圈看到最多的是律师发的宣传,各个小视频平台看到最多的也是律师(或许和推送机制有关),各个律师和一些律师,都在想方设法做自媒体拓展业务。
通过法考的同学,大部分就业去向都是律师,每年十多万人取得法律执业资格证书,每年也有五六万人加入律师队伍,接近50%。所以,一旦律师行业竞争激烈,红利消失,那必然影响法考报名人数。
2024年法考报考人数不降反大幅增长,只能剧烈加剧律师行业的竞争!"法考热"退潮,也会来得更快一些!
在很多网民眼里,法律行业从业人员赚钱手段高明,所谓”吃完原告吃被告“,官司打赢打输和律师没有任何关系,无论输赢,律师都拿律师费。大量有关律师的新闻下面,充满了对律师行业的偏见和误解。
早期的律师竞争,主要是律所品牌的竞争、律所和律师资源的竞争。这两年,律师和律所才算有一些竞争了,而一个行业如果开启了真正的竞争,将呈现狂风暴雨式的态势。
就拿法硕和法考行业来说,现在内卷成什么样子了?各种公开课,各种免费课,各种讲座,各种打卡送书,各种低价课!但,学生依然不买账,不掏腰包。
法考现在每年报名人数快90万,但我们看现在的某些法考机构,面授班招生断崖式下滑,几何式下滑。2019年前后,多个法考机构在广东一省的面授班,少则600个面授班学员,多的机构能招2000个面授班学员分多个班上课,现在呢,各个机构加起来才几百面授班学员。各个法考机构面授班重地,北京,上海,重庆,这些机构之前都能招个大几百人面授班,之前的法考面授班课堂都是千人大礼堂上课,现在都变成了小教室,甚至有的机构面授班连50人都不到。
法硕机构也是如此,而且法硕的机构受到公开课的冲击会更大更快。因为法硕就那几门专业课,既然有那么多公开课听不过来,干嘛一定还需要去报班呢。图面授氛围?到”黑猫投诉“查查这些机构,就知道到底哪些机构的面授班存在问题了,有的惨不忍睹啊,服务和承诺的相差太大也就不能怪学员会不满。
培训机构的价格战和免费课模式,并没有带来行业景气,反而是给行业注入了泡沫,导致整体培训市场下滑。加之现在消费降级,老百姓捂住口袋,培训市场短期内难以恢复。法律培训市场,无论是法考还是法硕,整体市场下滑是必然的趋势,在这内卷当中,机构难以获益,考生表面上看上去获益但也不一定真正获益,最终获益的或许只有讲师。考生看上去获益了,但现在的公开课是一个什么情况?法硕真的会考那么细吗?真的会考那么偏吗?本来一本600多页的书籍就可以搞定教材,现在呢,主流机构的教材加在一起都几千页了。
市场(考生)卷机构,机构卷讲师,讲师卷谁?每一方都在内卷的循环当中,谁也难以逃脱。法律就业市场,也会不断的卷下去!卷免费,卷低价,卷服务,各种卷!想高高在上把钱赚了?难!想站着把钱赚了,也难!
法律就业市场的转机,外部因素肯定是市场好转,业务增加,大家业务做不过来啦。大环境的问题,需要时间。
法律就业市场的转机,内部因素,是行业自律和淘汰。随着行业服务标准越来越高,必然会增加这个行业的从业成本和难度,最终会导致部分法律从业者难以从这个行业赚到养家糊口的钱,只能陆续退出。就好比滴滴一样,之前确实辛苦点可以比上班赚的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滴滴行业,等到了一定的阈值,赚的还不如随便找个班赚的多,甚至还不够油钱和车耗,就会有人放弃这个行业。
未来几年,法考和法硕报名人数不会明显降低,而未来的法律就业却不会有多么好!直白点说,考取法硕难度增加,现在名校法硕越来越难,有的同学用三四年去博一个名校。行业内卷,也导致考生疲于对待市面上各种课和资料,这个也试试,那个也看看,最终耗费一年两年三年,考取一个自己并不算满意的院校。法考也不那么好通过,法考行业也有考几年才通过考试的,辛辛苦苦好几年下来,进入的法律行业确实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考取法硕就能如何如何,通过法考就能如何如何,更不要跟风进入法律行业。
本文并非是为了劝退谁,而是聊一些法律行业的情况,盲目乐观和过度悲观,都不可取。大浪淘沙,总有留下的。希望在法律行业风生水起的,是各位看到本文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