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合同租金构成及逾期解除规则详解
融资租赁合同租金构成及逾期解除规则详解
融资租赁合同中的租金构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租赁物购置成本、融资成本、手续费等多个方面。同时,在合同解除时租金如何返还,以及租金逾期多久可以解除合同关系,都是实践中常见的争议点。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些问题。
融资租赁合同租金是如何构成的
融资租赁合同租金通常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一)租赁物购置成本。这是租金构成的重要基础,包括租赁物的购买价款、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一系列使租赁物达到可使用状态所产生的全部费用。出租人为购置租赁物所付出的这些成本,会通过租金的形式逐步收回。
(二)融资成本。出租人在购买租赁物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可能是通过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获得的,因此会产生利息支出等融资成本。这部分成本也会分摊到租金中,由承租人承担。
(三)手续费。这是出租人为租赁业务所支出的营业费用以及获取的一定利润,包括业务洽谈、合同签订、租金催收等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空间。
(四)保证金的抵扣。若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时向出租人支付了保证金,在计算租金时,可根据合同约定将保证金按一定方式抵扣租金。
总之,融资租赁合同租金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确定的,各部分构成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承租人需支付的租金总额。
民法典解除租赁合同租金返还吗
在民法典框架下,关于解除租赁合同后租金是否返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一)合同约定解除。若双方在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解除合同的条件及租金返还事宜,按约定执行。比如约定租赁期内一方严重违约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且需返还剩余租金,那么符合该条件解除时,就应返还剩余租金。
(二)法定解除。因不可抗力等不可归责于双方的事由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而解除的,一般应根据实际租赁使用情况,按比例返还未使用期间的租金。例如租赁房屋因地震无法继续使用,对于剩余租赁期限对应的租金应返还承租人。
(三)一方违约导致解除。若承租人违约,比如擅自改变租赁物用途等,出租人解除合同的,通常可不返还剩余租金;若出租人违约,比如未按约定提供租赁物,导致承租人解除合同的,出租人应返还剩余租金,并可能需承担违约责任。
租金逾期多久可以解除合同关系
租金逾期多久可解除合同关系,法律并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通常需依据合同约定及具体情况判断:
(一)看租赁合同中是否有明确约定。若合同约定了租金逾期支付达到一定期限,出租方有权解除合同,那么当出现该约定情形时,出租方即可依约解除合同,比如约定逾期支付租金15天,到期后承租方仍未支付,出租方就可行使解除权。
(二)若合同没有约定,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实践,一般会给予承租方合理的催告期。出租方应先催告承租方在合理期限内支付租金,合理期限的长短要结合交易习惯、租金金额大小等因素综合判定,通常不少于1个月。若催告期满后,承租方仍未支付租金,出租方可以解除合同。
此外,若承租方逾期支付租金的行为已表明其无履行合同能力或无履行合同诚意,严重影响出租方权益实现的,出租方也可在合理催告后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