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南京的GDP
今天,聊一聊南京的GDP
南京,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近半个世纪的城市经济排名中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今年一季度,南京GDP排名全国城市第10,达到4359.56亿元。尽管在人口和土地要素上不占优势,但南京凭借其实体经济产出效率和科技创新实力,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南京玄武湖风光
"南京是体制之城",这个观点在网上颇具影响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南京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排名攀升到最高的时期。
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实力最常用的指标是GDP(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起,到现在超过45年,南京城市经济排名总体是向上的。今年一季度,南京GDP排名全国城市第10,这也是南京近半个世纪最好的经济排名。
简要说下这个过程。在1978年,南京的城市排名是第12名。报下当时前20的城市。1-5名是: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沈阳。6-10名是:广州、大连、武汉、哈尔滨、青岛。11-15名是:成都、南京、鞍山、大庆、苏州。16-20名是:南通、唐山、杭州、长春、烟台。
现在,我们经常拿来和南京对比的苏州、杭州,那个时候这两个城市的排名虽然落后于南京,但落后不多。到1980年,苏州、杭州的排名就已经紧贴南京了,第二年(1981年),成功反超(杭州第12名、苏州第14名、南京第15名)。曲曲折折,到了1987年,南京上升到第11,但苏州已经窜到第7、杭州到了第8。随后一二十年里,南京排名起起伏伏,在1992年再次遭遇尴尬:无锡反超南京。在省内,南京降为"第三城"。这其实是南京的一个"难言之痛":在改革开放初期,南京相比苏南其他城市,慢了半拍。一步慢,步步慢,到1995年,南京排名跌到全国第16的低位。
1997年行驶在山西路上的南京公交车
14年后(2009年),更是下滑到第17名。南京是有股子韧劲儿的,一切都在等待一个转机。2010年2月,南京成功申办青奥会。南京青奥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的又一个重大奥运赛事,也是中国第二次举办的奥运赛事。青奥会是南京新一轮向上攀升的起点。在青奥会举办的前一年(2013年),南京的GDP排名上升到了全国第11位。而这个第11位,似乎成了南京很难迈过去的"一道坎"。从1978到2019年,共41年里,南京有9年排名第11,但就是没有能更进一步。从2013年起,积蓄七年之力,在2020年,南京终于超越天津(2014年上升到省内第2),跻身第10。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最好排名。今年一季度,南京的GDP是4359.56亿元,仍然守住了这个位置。对于南京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
为什么这么说?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最基础的要素有三个:人口、土地、资本。抛开流动性极强的资本不谈,南京在人口、土地这两个要素上,不占便宜,甚至说很吃亏。先看面积,南京在所有省会城市里排名倒数第2,只比海口大,不到杭州的40%。在全国GDP TOP10城市里,排名倒数第3,比上海大4.1%,再就是比深圳大。再看人口,按常住人口算,在全国GDP TOP10城市里,南京也是最少的,是杭州的76.69%、苏州的73.5%、武汉的69.1%、成都的44.6%。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南京的产出效率更高。
南京新街口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
从数字上来看,你还能发现一个特点:南京,真稳!倒回去看下南京GDP排名走势图片,将近半个世纪里,中国经历改革开放、加入世贸,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势风云变幻,有的城市急跌上百个位次,有的城市又能跃升几十个位次。而南京城市的GDP位次却很稳,最差也是第17。总体上来看,1978年南京是第12,目前是第10,位次还实现了上升。
这里我不想再说历史,就看当下。南京目前有四大支柱产业: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在大家来看,这些产业貌似不够"fashion",但是这些却是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也是南京经济的"基本盘"、"压舱石"。
南京钢铁博物馆
在守住"基本盘"的同时,南京也提出新质生产力,构建"2+6+6"创新型产业集群:"2"是指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两大优势产业集群。第一个"6"是指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航空航天六大产业集群,南京将争夺国内制高点。第二个"6"是指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六个未来产业新赛道。政策话语,难免有些拗口。先看两组数字:2023年,南京的新型电力(智能电网)集群实现营收超3600亿元,软件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这也是南京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的两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而南京提出来,这两个产业的业务收入在今年要分别达到4200亿元、8500亿元,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南京的产业底蕴,远不止如此。比如,南京的第十四研究所是我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南高齿"是我国风电用齿轮箱领域排名第一位的企业。金陵石化是全国最大的清洁汽油和航空煤油生产企业,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洗涤剂原料生产基地。上面只是随手举的几个例子。南京就像江苏一样,拳头企业往往是2B(面向企业),而不是2C(面向消费者个人),很多企业做到全国乃至全球顶端,但因为平时大家接触不到,所以,也就不为人所知。
中国(南京)软件谷北园,目前有华为、中兴、三星、vivo等领军企业入驻
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以来,给我们最深刻的认识是什么?要科技创新、掌握核心科技。这既关乎中国未来,更关乎城市发展。南京在科技创新上,恰恰有着巨大优势。南京是科研之城,有紫金山实验室、集成电路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国创中心,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还有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为代表的50余所高等院校,两院院士总量排名全国第3。
紫金山实验室
资本是最灵敏的。从1984年开始,南京全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750多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和机构5200多家。2023年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总量及增速在全省均位居前列,2024年1-2月份实际使用外资8.9亿美元。资本"用脚投票",选择信任南京。
开市客大陆首家"卖场+加油站"店即将在南京江宁开业
我想先岔开下话题,聊两个名人和南京的小故事。一个是中国人。1983年,金陵饭店在南京新街口落成,37层、110.4米,超过上海国际饭店,成为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同时,金陵饭店还创造了另外五个"中国第一":第一个屋顶直升机停机坪、第一部高速电梯、第一座高层旋转餐厅、第一座全国最高的室内大型停车场、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经营的国际一流水准大型涉外旅游饭店……金陵饭店一时间享誉全国。6年之后的夏天(1989年),宿迁15岁穷小子的刘强东,离家出走,第一次坐火车到了南京,然后,他从火车站专门走到金陵饭店,想去看看村里早就传说的"旋转餐厅"。深夜里,金陵饭店灯火辉煌,他被深深震撼,绕着金陵饭店转了一圈又一圈,也催生了他的志愿:愿做出海蛟龙,不做南河刀鳅。建成初期的金陵饭店
第二个人是外国人:美国爆火的说唱歌手坎耶·韦斯特(外号"侃爷")。在2020年,有段时间,国外舆论对中国特别不友好,"侃爷"却在美国《福布斯》杂志采访时公开说"我爱中国",连说了两遍。之所以这样说,不是因为他在中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是因为他自己童年在南京生活过。1987年,"侃爷"的妈妈唐达·韦斯特被芝加哥大学派到南京大学参加交流项目,在外语学院任教一年。现在的"侃爷",那时才只有10岁,和妈妈一起跨越万里,来到了南京,在夫子庙小学念5年级。起初,他还有点害羞,在班上不爱说话,同学对他友好,也充满好奇。当时,来自美国的霹雳舞在中国盛行,班上同学也经常热烈地邀请他来一段,他甚至还用霹雳舞换来了同学的羊肉串吃。南京大学外文系原来的系主任刘海平教授也回忆,当时他搬家,"侃爷"被妈妈带着,和南大外文系老师一起去恭贺,大家一起吃完饺子后,"侃爷"又表演了一段霹雳舞。"侃爷"多年后说,"在中国(南京)的一年经历,让我开始要成为一名明星。那段时间,许多中国人从来没见过黑人,他们会一直来看你,盯着你,关注你,就跟现在的感受一样。我在小学就已经是一个明星了。"在南京,这段愉快的童年时光,显然深深地影响了"侃爷"。2008年,他在北京开演唱会时,还发布了一则寻人启事,邀请当年南京的小伙伴去看他的演唱会。也难怪在其他人用奇怪的眼光看着中国时,他会站出来说,"我爱中国,它改变了我的生活,它改变了我的想法,给了我如此广阔的世界观。"这恐怕就是南京的魅力。当时还是穷小子的刘强东,被摩登的南京震撼,立下宏志要走向大城市。当年羞涩的"侃爷",在南京被鼓励,萌发"当明星"的梦想。
10岁的侃爷在中国时和同学们在一起
简单总结下,如果说当年全中国第一高楼金陵饭店,是南京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领风气之先的标志。那么,"侃爷"就是南京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细无声影响的象征。这恐怕是因为南京这座城市有着特殊性:你根本没法简单地用一个GDP数字去衡量南京。在明朝时,有一个说法:"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实际上,从三国时期,南京崛起成为全国大城以来,在历史上一直是第一梯队的城市。回到当下,南京提出到2025年,全市GDP总量要超过2万亿,相当于今明两年平均每年要增长1300亿,需要迈出不小的步子。而在2万亿之后,南京能带来的其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