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眼的解析及结构
斑马鱼眼的解析及结构
斑马鱼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与人类及其他脊椎动物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对斑马鱼眼睛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视觉系统的运作机制。本文将详细介绍斑马鱼眼睛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斑马鱼有一双眼睛,位于头部前方两侧,结构类似于其他脊椎动物。斑马鱼的眼主要由眼球和辅助器官组成。除被角膜遮盖的晶状体部分,眼球其余部分为巩膜所包围。斑马鱼的巩膜为纤维质膜,是维持眼球形态结构的支架,并具有保护功能。结膜是覆盖在眼睑内和眼球前面的一层黏膜,是由复层柱状上皮和少量结缔组织形成的透明薄膜,是斑马鱼眼主要的辅助器官。
眼球结构
眼球似球形,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眼球壁由外向内依次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
纤维膜
纤维膜由角膜和巩膜组成。斑马鱼角膜相对薄,位于眼球前方,无血管分布,遮盖晶状体,角膜上皮为未角质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接受微弱的折射光。除被角膜遮盖的晶状体部分,眼球其余部分为巩膜所包围。斑马鱼的巩膜为纤维质膜,是维持眼球形态结构的支架,并具有保护功能。
血管膜
血管膜位于纤维膜内侧,在晶状体之前的为虹膜,其余的为脉络膜。虹膜为一薄膜,位于角膜后方、晶状体前方,表面为一层内皮,深层为结缔组织,内含有丰富的黑色素细胞和血管。脉络膜紧贴着巩膜内面,主要由色素细胞和血管构成,供应视网膜外层组织的营养。脉络膜的外层与巩膜内表面连接处为一层含有鸟粪素的结缔组织,称为银膜,具有银色闪光光泽,作用类似反光体,可以将光线反射到视网膜。
视网膜
视网膜是眼球壁的最内层,衬于脉络膜的内面,为一层透明的薄膜。视网膜由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感觉层组成。视网膜分为10层,由外向内分别为:色素上皮层、感光层(视锥和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外颗粒层、外织网层、内颗粒层、内织网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色素上皮层与脉络膜紧密相连,由色素上皮细胞组成,具有支持和营养光感受器细胞、遮光、散热以及再生和修复等作用。视网膜视部是高度分化的神经组织,含有视神经乳头,具有很强的感光作用。
晶状体
斑马鱼晶状体呈球形,被悬韧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后,主要由晶状体纤维和晶状体囊组成,无血管和神经。晶状体是眼球曲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变与视网膜之间的距离,将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具有聚焦作用。
辅助器官
结膜是覆盖在眼睑内和眼球前面的一层黏膜,是由复层柱状上皮和少量结缔组织形成的透明薄膜,是斑马鱼眼主要的辅助器官。结膜根据分布部位不同分为两种,衬在眼睑内面的为睑结膜,贴在眼球前的为球结膜。
显微镜图片
图13-2展示了眼的矢状切面,图13-3展示了眼球壁,图13-4展示了眼球前方的眼球壁,图13-5展示了角膜,图13-6展示了虹膜,图13-7展示了脉络膜(低倍镜像),图13-8展示了脉络膜(高倍镜像),图13-9至图13-11展示了视网膜的不同层面,图13-12和图13-13展示了视神经,图13-14和图13-15展示了晶状体,图13-16和图13-17展示了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