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手机突然失控 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套路有哪些?
老年人手机突然失控 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套路有哪些?
年终岁末,各类诈骗活动呈高发态势。上海黄浦公安分局打浦桥派出所近日披露了一起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案。辖区居民朱阿姨收到了一条假冒短视频平台客服的短信,告知她的直播间会员即将到期,如果不取消,每个月需缴纳几百元的会员费,随后在骗子的诱导下,朱阿姨的手机被对方远程控制,银行卡里1400多万元的理财被远程操作赎回,好在民警及时切断了网络,挽回了损失。朱阿姨的手机为何突然失控?此类电信诈骗案件的套路有哪些?
今年1月5日,辖区居民朱阿姨的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提示她在某短视频平台的直播会员服务即将到期,如果当日不取消将扣除费用。
警方介绍,骗子就是利用老年人对网络的依赖心理,在黑市上购买大量老年人的手机和身份信息,然后群发诈骗短信。短信内容通常很简单,声称如果不及时取消会员,将扣除高额费用。
朱阿姨平时确实是该短视频平台的用户,以为自己不小心点击了会员功能,于是按照短信提示联系了对方。
朱阿姨表示,对方告诉她每月需要支付会员费,并要求她拨打一个电话进行取消。
随后,所谓的客服就开始给朱阿姨介绍“操作流程”。
警方介绍,骗子非常专业且耐心,他们会先介绍会员服务的流程和付费机制,然后引导受害者添加QQ进行详细沟通。在QQ上,骗子会出示伪造的工作证,并发送一个链接。
当老人点开这条链接,骗子就成功了第一步。这个链接点击进去之后是骗子自己做的网页,界面和短视频平台的客服界面完全一样,当受害人输入“要取消会员费”的内容后,对方就将如何取消会员费的机制发送至聊天界面,并附带上另一个链接地址,引导老年人点开。
这个链接实际上是一个带有屏幕共享功能的软件,骗子通过这个软件可以实时看到受害人的手机屏幕,包括输入的密码和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在诈骗分子的引导下,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朱阿姨四张银行卡的信息全部被对方掌握,卡中的理财不断被赎回。
骗子通过异地登录朱阿姨的银行APP,开始逐笔赎回可以当天变现的理财产品。
随后朱阿姨第一时间拨打110,并联系自己的家人。民警及时赶到后,发现没有人点击屏幕的情况下,朱阿姨的手机一直在操作,意识到这是在进行屏幕共享,于是第一时间将手机开启飞行模式,进行断网处理。
警方迅速采取行动,不仅断开了屏幕共享,还立即对所有银行卡进行挂失,成功保住了近1400万元的资金。
警方介绍,岁末年初,此类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呈现高发态势,就在这几天,辖区内的另一位老人遭遇到了几乎一样套路的诈骗,损失约十万元,此类骗局中,如果钱已被转走,再想要追踪资金流向就十分困难。警方提示,社区民警持续进行反诈宣传外,子女也要及时向老人进行风险提示 ,不要点开不明短信的链接,如果被要求“屏幕共享”更需提高警惕。
警方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当听到陌生人要求“下载软件”或提到“屏幕共享”时,要提高警惕。如果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应立即关机断网,并及时报警和联系银行进行挂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