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清华人当选国际计算机学会2024年杰出会员、会士
多位清华人当选国际计算机学会2024年杰出会员、会士
近日,国际计算机学会(ACM)公布了2024年杰出会员和会士名单,共有7位清华人当选杰出会员,4位清华人当选会士。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清华大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卓越实力,也彰显了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7位杰出会员
汪玉,2002年和2007年先后获清华大学电子系学士、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系主任,长期从事智能芯片、高能效电路与系统研究。因节能AI加速器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当选。
张敏(女),1999年和2003年先后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因对于在信息检索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在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主编职位上的服务当选。
黄兹(女),2001年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学位,现任昆士兰大学EECS学院的教授和ARC未来研究员,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多媒体索引与搜索、社会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因对多媒体计算研究作出的贡献当选。
居涛,2000年获清华大学计算机、外文双学士学位,现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计算机图形学,尤其是几何建模、网格处理和形状理解。因对鲁棒网格处理、重心坐标和生物医学中的几何计算作出的贡献当选。
彭春翌(女),2002年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士学位,现任普渡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移动网络、系统和安全的广泛领域。因对基于设备的移动网络分析和基于声音和光线的移动传感的贡献当选。
谭刚,1999年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经管双学士学位,现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机安全、形式方法和编程语言。因对软件安全研究的贡献当选。
吴川(女), 2000年和2002年先后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士、硕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教授,研究兴趣涵盖云计算、分布式机器学习系统、分布式学习算法以及用于老年护理的智能技术。因对云计算中在线资源分配的贡献以及分布式机器学习系统优化的贡献当选。
4位会士
李国良,2009年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研究兴趣包括自主数据库系统、强化学习、众包数据库系统、大规模数据空间管理。因在人机协同(human-in-the-loop)数据集成与基于学习的数据库系统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当选。
赵峰,现任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研究领域包括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移动计算。因在网络嵌入式传感和物联网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当选。
陈卫,1991年和1993年先后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和硕士学位,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社会和信息网络、在线学习、大语言模型基础、算法博弈论、分布式计算和容错。因在网络影响力最大化和组合在线学习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当选。
田奇,1992年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学位,2018年至2020年,担任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计算视觉首席科学家;2020年至2024年担任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2024年5月起担任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因在多媒体信息检索、计算机视觉和科学计算AI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当选。
国际计算机学会(ACM)成立于1947年,作为全世界计算机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学术组织,ACM所评选的图灵奖(A.M. Turing Award)被公认为是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
本文原文来自清华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