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新疆伊宁的民族风情画卷
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新疆伊宁的民族风情画卷
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是新疆伊宁市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这里融合了维吾尔、汉、回等多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
喀赞其民俗旅游区
伊宁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是伊宁市党委政府依托浓厚的民俗资源和喀赞其多民族长期聚集的历史文化背景,倾心打造的以体验感受民族风情和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原生态大型人文景区。长期以来,这里始终保持着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和格局,形成了众多独具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的街区,塔兰其传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已使这里成为伊犁河谷民族风情最生动的写照,更是首府伊宁的形象窗口,街区内蓝色的建筑堪比摩洛哥舍夫沙万,是商务考察和观光游览的必选之地,也成为游客伊犁之行最精彩的记忆之一。
1、喀赞其喀赞其历史久矣,据史料记载,17世纪时从南疆至伊犁开荒的维吾尔族人(亦称塔兰其人),最早聚居于此。经过历史的洗礼和变迁,现在这里主要居住着维、汉、回、乌孜别克、哈萨克、锡伯、满、俄罗斯、蒙、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族等多个民族。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喀赞其,在悠久历史潮流的熏陶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已成为新疆民族多元文化聚集的特色区域。
2、建筑喀赞其的民居与环境始终保持着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与格局,颇具中西亚特色及“塔兰奇”传统文化风格。喀赞其的房屋建筑对蓝色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或者在外墙,或者在屋顶,更多时候是在门板和窗棂,蓝色大都是主色调,整个建筑显得精致而纯净,像极了摩洛哥著名的蓝色小镇。
3、吐达洪巴依大院吐达洪巴依大院是旅游区内最具民族特色和集观赏体验、文化展示、手工艺品制作为一体的综合性大院,始建于1931年,属于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面积1000平方米,复建面积500平方米,共有房屋24间。修缮部分依据当年鼎盛时期巴依大院的原貌进行恢复,房屋内部地毯、窗帘搭配巧妙,还陈设有民族特色服饰、民族手工艺品等。屋内整体风格体现的是维吾尔族、塔塔尔族民俗风情,还摆放有留声机、电话等当时较为先进的生活用品,游客可以体会维吾尔族风情,也能感受到当年主人的奢华生活。民俗展厅内悬挂着一幅大幅沙粒画,这幅长10米、宽2.4米的沙粒画,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沙粒画作品,画面以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表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喀赞其多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原生态生活场景。旧居里还有一个亮点是这里的4D动感影院,这也是伊犁州第一座4D影院。
4、民俗家访点走进当地居民的庭院,每间房内都铺有民族特色的碎花地毯,地板、房顶和墙壁以实木结构为主,长长的餐桌旁铺着坐垫,壁柜里面放置着大量玻璃制品、茶具和水晶制品。除了古老的纯木结构民居,喀赞其还有各式砖石结构的别墅,院落或大或小,但居民家中大多种植花草、蔬菜,搭葡萄架子。
5、陕西回族大寺回族大寺原名宁固寺、陕西大寺、陕甘大寺,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的一座著名大寺。这座大寺始建于清乾隆计五年(1760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增建,迄今已有200多年。回族大寺是仿照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修建的,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兼有阿拉伯风格。前有山门、正门,两侧有双重八字影壁及门楼,其后面是寺院的主体建筑礼拜殿,供讲经和礼拜,建筑风格采用中国传统结构,建筑古朴典雅,气势宏伟庄严。礼拜殿分内、外、中三殿,共600余平方米,可供千人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