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感染!扫墓后就进了医院,还有人多脏器损伤!罪魁祸首竟是……
确认感染!扫墓后就进了医院,还有人多脏器损伤!罪魁祸首竟是……
清明时节,扫墓和踏青是许多人的传统活动。然而,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近日,浙江宁波的王师傅和广东佛山的黄女士在扫墓后相继出现健康问题,经医院诊断,王师傅感染了曲霉菌,而黄女士则患上了重症恙虫病。这两个案例提醒我们在户外活动时需要注意的健康安全问题。
扫墓后感染曲霉菌
中国妇女报浙江宁波60岁的王师傅怎么也没想到,3月30日上完坟之后,他竟然住进了医院,而罪魁祸首就是上坟时吸入的杂质、尘土。
4月2日,仍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住院的王师傅回忆说:“坟头一年没有打扫,堆积了不少枯枝腐叶,还有大片的杂草,我就想着给清扫下。打扫过程中,我的确被扬起的尘土呛得咳嗽了几声。”
当天回家之后,王师傅就干咳不止,晚上也睡不安稳。到了第三天,他发现自己还出现了胸痛、发烧的情况,便立刻赶到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就诊。
接诊的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仔细询问病情后,从王师傅的CT片子上发现,其肺部长出了一个个“小树芽”。
“因为形状特异,怀疑患者患上霉菌性肺炎。”医生告诉记者,考虑到患者肺部感染已影响到他的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也掉到90%,就将其收治入院。
为了确诊病情,医生给王师傅做了气管镜,发现其气道壁上缀着大量白色菌斑。经过化验,医生确认王师傅感染曲霉菌。
目前,经过雾化吸入和抗真菌治疗,王师傅体内的霉菌已被清除,胸痛得到缓解,血氧饱和度也恢复正常。
医生解释,霉菌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坟地常年无人清理,大量落叶覆盖土壤,气温回暖成了霉菌生长的温床。
恙虫叮咬致多脏器损伤
当下正是气温回暖的时候,也是霉菌滋生的季节,过敏体质的人群吸入霉菌后,会引发过敏反应。医生也建议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幼儿和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在扫墓过程中尽量远离尘土,少接触潮湿腐败的泥土,扫墓过程中最好戴上口罩,穿好长衣长裤。
近日,佛山市南海区大沥的黄女士和家人一起去山上祭扫回来后,多脏器损伤。
据悉,黄女士祭扫回来后不久,就出现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39.5℃,还伴有头痛、寒战、乏力,全身出现红色的皮疹。
在当地医院住院期间仍反复发热,体温没有下降趋势,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抽血化验结果提示肝脏和肾脏损伤明显。家属感觉情况不对劲,赶紧联系转诊到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感染科就诊。
住院后,黄女士呼吸困难仍在加重,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肝损伤等多脏器损伤,情况十分危急!
医生详细询问黄女士病史,结合其祭扫后开始出现发热,伴随有皮疹、头痛乏力症状,腋窝、腹股沟多处淋巴结肿大,病情进展快,同时出现多脏器损伤,高度怀疑“恙虫病”。
但令医生感到奇怪的是,黄女士身上没有找到恙虫病特有的“焦痂”。与患者家属商量后,进行血液二代基因测序检查,24小时后在血液中找到了“恙虫病东方体”的证据,黄女士确诊为重症恙虫病。
所幸处理及时,黄女士在感染科的精心治疗下,体温逐渐下降,呼吸困难逐渐缓解了。复查肝功能、肾功能也恢复了正常,逃过一劫。
恙虫病防护知识
恙虫病是由恙虫携带的东方立克次体感染人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恙虫病以高热为主要表现,伴有头痛、畏寒等症状,发热时间较长,最长者超过一个月。患者常同时出现肺炎、肝炎以及心脏和肾脏的损害,因而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往往被市民误以为是感冒发烧,忽略就医或误诊。
恙虫病一般症状较轻,早期及时治疗效果良好,极少死亡。但如果不治疗的话,恙虫病会导致心肌炎、脑膜脑炎和肺炎等严重病变。如果本身有其他基础病或老人延迟治疗的话,预后则会比较差,甚至还有致命的可能性。
防护小知识
怎样预防恙虫病?
专家支招
恙虫主要栖息在草丛或灌木中。在广东地区比较活跃的德里纤恙虫,幼虫和成虫平时躲在土壤里,下雨后的清晨、傍晚则会爬到草尖上,这两个时段应避免在草丛灌木中停留,尤其不要坐卧休息。
在野外活动时,最好扎紧袖口、裤管口,在暴露的皮肤和裤脚、领口或袖口上喷涂含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或避蚊胺等成分的驱避剂进行防护。
野外活动后,及时拍打衣物,抖落附着的恙虫。换衣洗澡,重点擦洗腋窝、腰部、会阴等皮肤柔软部位。
有恙虫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焦痂等疑似症状,应尽快到感染科治疗,并告知医生。
蜱虫叮咬处理方法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一例蜱虫叮咬病例。患者周先生(化姓)到山里踏青,回家后感觉右腿腿肚子外侧发痒,仔细一看,皮肤上有个小黑点,有头有爪子,还在微微动弹。他试着用镊子拔,却怎样都拔不下来,这才赶到医院处理。
“幸亏患者没有自己直接拔掉虫子!”医生介绍,叮咬周先生的是蜱虫,叮咬人体后,会将口器深深扎根到皮肤里吸血,同时传播病原体,可能引发出血热、森林脑炎、莱姆病等疾病。
4月~10月份是蜱虫多见季节。蜱虫主要带有病毒,人体被虰咬后感染可引起脑神经反应和出血症状,严重者可致命。广东省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副所长蔡松武介绍,人被受感染蜱虫叮咬,可能导致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某些蜱虫在吸血过程中涎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被咬者肌肉麻痹,严重的呼吸衰竭而死亡,这就是“蜱瘫痪”。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负责人沈宏友介绍,蜱虫不吸血时,最小的细如米粒,吸饱血液后,形态发生改变,有黄豆般大小,甚至更大。蜱虫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蜱虫分为硬蜱和软蜱。硬蜱一旦在宿主身上吸附,就轻易不换地方,吸血时间很长,且一般不会脱落。软蜱则会在吸完血后脱下来藏匿他处。
医生介绍,被蜱虫叮咬后如果“硬拔”,容易让蜱虫的口器和头部残留在体内,导致病原体感染。如果“硬拔”时不慎捏破蜱虫,接触到蜱虫体液的部位,也可能感染病毒。
如果在户外被蜱虫叮咬,暂无就医条件,怎么办?医生建议,可以用棉球蘸上白酒或浓度为75%的酒精,放在虫体上进行麻醉,等蜱虫“醉倒”后再轻轻拿下。
防护小知识
如果发现身体部位被蜱虫叮咬,可用酒精刺激其脱离,尽量避免弹打,以免刺激虫体,触发更多毒素释放。
更要避免自行用镊子拔除或捏碎虫体,这样容易导致蜱虫倒钩留在皮肤内。
外出郊游后出现身体不适,就医时应讲明外出旅游情况。
其他常见虫害防护
除了上述的恙虫和蜱虫,下面这些虫子危害也很大!清明在外容易中招,实用防虫手册+急救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
外出踏青防虫要点
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进树林草丛要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含有避蚊胺的市售驱避剂或花露水。
不要长时间坐卧草地。
野外活动结束后,仔细检查自己或相互检查身体和衣物是否有虫子叮入或爬上。如带宠物去草丛之类的地方活动过后,也需要及时检查宠物身上是否有虫子附着。
去野外后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焦痂(恙虫后咬一特征)疑似症状等务必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野外活动史。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