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白毛藤”抗癌良药白英
传奇的“白毛藤”抗癌良药白英
蔓立河边,茎绒如雪,红果点缀,花开蓝白。它就是民间称做“白毛藤”的良药——白英。
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是茄科茄属草质藤本植物。主要产地在长江以南各省区,多生长于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区山坡、路边或灌木丛中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夏、秋二季为白英的采收季节,以全草或根入药,洗净、晒干或鲜用。
图片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冼建春教授拍摄
中医对白英的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后在历代医家药典如《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白英全株均可入药,《中国药典》记载,白英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功效,主治感冒风热表证、湿热黄疸、带下、热性小便不利、水肿,疟疾、肿瘤。外用可治风湿痹痛、痈疽疔疮。
白英药材
现代药理研究从白英中分离出的化合物包括:甾体类、生物碱类、黄酮类、有机酸类、萜类、蒽醌类、香豆素类等。其中白英生物碱(Solanum Lyratum Thunberg Alkaloid,STA)为其主要的抗癌药理成分,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肝癌、肺癌、胃癌、宫颈癌等效果显著。研究发现,白英提取物可诱导肝癌Bel-7404细胞产生凋亡现象,在体内对小鼠S180肉瘤、H22肝癌以及肺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肺癌荷瘤小鼠体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量。此外,白英还具有抗过敏、护肝、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作用[1,2]。
在临床运用中,白英,味甘、苦,性寒,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名中医林丽珠教授常用它来治疗恶性肿瘤辨证属湿热蕴毒证者,常与龙葵、半枝莲、石上柏、猫爪草等配伍用于治疗肝癌、胆囊(管)癌、胃癌、喉癌、肺癌等恶性肿瘤,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Tip:林丽珠教授强调:中药亦有不良反应,临床用药需注意,辨证使用是关键。
白英有小毒,在日常应用剂量合理范围内(5-30g),一般不会引起药物的毒副反应。但如果过量食用或使用不当,则可能出现咽喉不适、恶心、呕吐、眩晕、瞳孔散大、惊厥性肌肉运动等不良反应。如服用过程中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当立即停药,及时就诊。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白英药性偏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大剂量服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本品,有本品过敏史患者忌用。
注:
1.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2.文中图片仅供科普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专家简介
林丽珠,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肿瘤研究所所长,曾任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长期致力于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出诊安排: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南楼4楼岭南名医2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