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砌体结构的承重方案与空间工作性能详解
【专业】砌体结构的承重方案与空间工作性能详解
砌体结构是建筑领域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承重方案与空间工作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详细介绍了砌体结构的承重方案分类、房屋静力计算方案以及横墙的要求等内容,为建筑结构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房屋静力计算方案
作用于屋盖平面内的水平力R分为两部分传递:一部分R1通过前后纵墙与屋盖楼盖形成的平面排架作用传至基础,R1的传力途径属平面传力体系;另一部分R2通过屋盖以横墙为支座的水平梁作用传至横墙,再由横墙的竖向悬臂梁作用传至基础,R2的传力途径属空间传力体系。按房屋空间作用大小,混合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分为:
- 刚性方案
- 弹性方案
- 刚弹性方案
在设计多层混合结构房屋时,不宜采用弹性方案,因为弹性方案房屋水平位移较大,当房屋高度增加时,会因过大位移导致房屋的倒塌,或需要过度增加纵墙截面面积。
建筑结构—砌体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的分类
作为刚性方案或刚弹性方案的横墙,其刚度必须符合要求,才能保证屋盖或楼盖水平梁的支座位移不致过大,满足抗侧力横墙的要求。《规范》规定,刚性方案或刚弹性方案的横墙应符合以下要求:
- 横墙中开有洞口时,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过横墙截面面积的50%;
- 横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
- 单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多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H/2(H为横墙总高度)。
横墙应与纵墙同时砌筑,如不能同时砌筑时,应采取其他措施以保证房屋的整体性。多层房屋也可仿照上述方法计算。
砌体房屋的空间工作性能
墙体的计算是混合结构房屋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包括墙体的内力计算和墙体的截面承载力计算。混合结构房屋主要由屋盖、楼盖、墙、柱、基础等主要承重构件组成的空间受力体系,承担竖向和水平向各种荷载。
单层房屋的计算简图
进行墙体内力计算首先要确定计算简图,分析如下:
两端无山墙的单层房屋:水平荷载传递路线为风荷载→纵墙→基础→地基。屋面板→屋面大梁→纵墙→基础→地基。假定作用于房屋的荷载是均匀分布的,外纵墙的窗口也是有规律均匀排列的。水平荷载作用下,墙顶横向位移相等,屋盖内水平梁只有平移,没有变形。平面计算单元代表了房屋整体受力性能。
两端有山墙的单层房屋:在均匀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整个房屋墙顶的水平位移中间大两端小。原因在于水平荷载不仅在纵墙和屋盖组成的平面排架内传递,也通过屋盖平面和山墙进行传递。屋盖结构水平方向的梁,其跨度等于两山墙之间的距离,支承在两端的山墙上;山墙竖向的悬臂梁,嵌固于基础上。纵墙顶部的水平位移不仅与纵墙本身刚度有关,而且与屋盖结构水平刚度和山墙顶部水平方向的位移有很大关系。
多层房屋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
多层房屋不仅存在沿房屋纵向各开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还存在各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多层房屋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较表中数值偏小,《规范》取表中数值。
砌体结构的承重方案
混合结构房屋主要承重构件由不同的材料组成,如房屋的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木结构),墙、柱、基础等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砌体材料。墙体既是混合结构房屋的承重构件,又是围护结构,设计时同时考虑结构和建筑两方面的要求。
横墙承重方案
竖向荷载主要传递路线:板→横墙→基础→地基。适用范围:房屋的开间不大(3~4.5m),将楼面(或屋面)板直接搁置在横墙上。横墙承重方案的特点:
- 横墙是主要的承重墙,纵墙为围护、隔断和将横墙连成整体的作用。对设在纵墙上的门窗洞口大小和位置的限制较少。
- 由于横墙的数量多,间距小,又有纵墙在纵向拉结,房屋的空间刚度大、整体性好,在抵抗风荷载、地震作用和调整地基的沉降不均匀方面比纵墙承重方案好。
- 横墙承重方案结构跨度小、整体性好,但与纵墙承重方案相比墙体材料用量多。
纵墙承重方案
竖向荷载主要传递路线:板→纵墙→基础→地基;板→梁→纵墙→基础→地基。纵墙承重体系方案的特点:
- 纵墙是主要的承重墙,横墙虽然也承受荷载,但设置横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房屋空间刚度和整体性的要求,因此,其间距可较大。这种方案房屋的空间较大,有利于使用上的灵活布置。
- 适用范围:要求有较大空间的房屋(食堂、单厂、仓库等)或隔墙位置可能变化的房屋,通常无内横墙或横墙间距很大,因而由纵墙直接承受楼面、屋面荷载。
- 由于纵墙承受的荷载较大,所以设在纵墙上门窗洞口的大小和位置受到一定限制。
- 由于横墙数量较少,相对于横墙承重方案而言,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小,整体性较差,楼盖材料用量多,墙体材料用料少。
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
应用范围: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房间的大小多变,如教学楼、办公楼、医院、图书馆等。荷载传递路径:楼面(屋面)板→梁→横墙或纵墙→纵墙→基础→地基。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特点:
- 纵横墙均作为承重构件,使得结构受力较为均匀,避免墙体局部承载过大。
- 既可保证有灵活布置的房间,又具有较大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
内框架承重方案
梁板的荷载一部分经由外纵墙传给墙基础,一部分经由柱子传给柱基础,既不是全框架承重,也不是全墙承重,故称内框架承重方案。内框架承重方案的特点:
- 墙和柱都是承重构件,由于取消了内墙由柱代替。
- 适用范围:适用于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如商场、超市等。
本文原文来自人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