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受限制吗
与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受限制吗
法律规定,精神病患者有三种民事行为能力,分别是限制、无和完全。那些不能完全认知自身行为的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的民事法律行为需要法定代理人来代理或者同意。不过呢,他们可以独立去实施那些对自己有益的或者与自己的智力和精神状况相符合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与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受限制吗
精神疾病患者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否会受到限制
根据相关的法律条款,我们发现精神病患者在法律定义上可能被划分为三种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状态,即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那些尚未能完全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成年人,他们将被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此时他们所作出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有法定代理人进行代理或得到其法定代理人的明确同意与追认;
然而,在此情况下,他们仍可独自实施一些纯粹获得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适合于他们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二条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二、与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受限制吗
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受限制。根据法律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八周岁以下的孩子购买价值较高的物品,其行为通常无效,需由法定代理人追认。八周岁以上孩子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的小额消费等行为一般是有效的。
三、精神病人的监护权如何确定及变更
精神病人的监护权确定:一般由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等近亲属担任监护人;没有近亲属的,由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后担任。
变更监护权:若原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或单位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变更监护。人民法院会根据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和裁决。比如原监护人是否有虐待、遗弃等行为,新的监护人是否有更好的监护能力和条件等。变更监护权需经法定程序,以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法律,精神病患者分三种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无和完全。未完全认知自身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法律行为需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同意。但可独立实施获益或与其智力和精神状况相符的民事法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