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对赌协议:输赢都得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对赌协议:输赢都得认

引用
证券时报网
1.
http://stcn.com/article/detail/1193699.html

在股权投资领域,对赌协议是常见的商业条款。然而,当对赌协议遇上精心设计的骗局时,结果往往令人唏嘘。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揭示了对赌协议背后的风险与教训。

在股权投资协议中,对赌条款通常是摆在明面上的商务条款。对于成长期的B轮及以后融资轮的投资项目,除非是行业中的佼佼者或拥有颠覆性技术的“黑马”,否则基本都需签署对赌协议。在优质投资标的面前,即使是财力雄厚的投资人也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反之,在强大的国家级基金、行业龙头CVC(企业风险投资)或知名基金面前,大多数创业者愿意接受投资,只要这对企业长远经营有利,他们甚至愿意接受较低的估值和对赌协议。

下面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家强势创业公司——A公司。A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固态电池的新能源科技企业,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未来锂电池行业的终极形态。虽然属于前沿技术领域,但A公司的团队成员都是各大锂电池厂的技术骨干或高管,尤其是王总,曾是大集团公司的核心高管。在投资机构眼中,这个百人团队足以支撑起二十亿元的估值。因此,找不到好资产投资的投资者们纷纷涌入A公司,从A轮到A+轮,再到B轮,宁可让A轮的投资人获得50%以上的浮盈,也不愿错过这个潜在的上市标的。

A公司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固态电池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A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凭借团队实力有可能赶超同类竞品公司;其次,天使投资人B是业内知名大咖,在公司占比超过25%,他投资过十数家成功的同类行业公司,依托其投资的产业链,A公司能够在业内迅速站稳脚跟;再次,A公司聘请的顾问也是重量级人物,且已有相关论文发表,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此外,某地方政府也是A公司的股东,给予了工厂代建、税收优惠、人才补贴等各种支持,并提供了5000万元的研发启动资金;最后,在诸多知名投资机构涌入的情况下,大家已经失去理智地认为互相背书就能够降低风险,谁也不担责。

然而,A公司并没有与投资机构签署对赌协议。在前几轮共融资近10亿元后,由于技术路线跑偏,最终未能研发出合格的固态电池。由于A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和股东都没有与投资机构签署对赌协议,实缴资本也仅仅是用投资机构的注资填充了1000万元,在技术路线被证明完全失败后,团队树倒猢狲散。团队通过制定薪酬制度拿到了高工资,并且没有任何对赌责任,破产清算草草了事,留下一堆投资机构打掉牙往肚里吞,不但损失了投资业绩,投资项目经理和合伙人也都出现了职业历史上最大的污点,想着怎么跟LP们交代。

后来才得知,这其实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连环局。起因是某知名上市巨头内部排挤离职的高管王总,看到市场资本对优质企业的积极性,便萌生了组建所谓“超级创业天团”的念头。靠着在行业圈子里的人脉,他拉拢了一群师弟师妹师兄师姐,以及平时混得好的其他公司高管和骨干,在某地方政府的强力招引之下,顺势而为进行落地,得到了大量的资金和资产支持,在微小阶段竟然还拿到了地方商业银行的授信。至于天使投资人B大咖,是被拉来站台的,王总跟B大咖本来就是同乡发小,有足够强的信任关系,当然核心还是利益,王总给B大咖许诺了股份以及现金收益,所以才有了上述投资惨案的发生。

“惨案”中的王总是最清楚来龙去脉的一方,也是十句话里面那最关键的一句假话。B大咖也是在利益和信任的驱使下做出站台的举动,其余人都被蒙在鼓里,都以为王总真的是想攒出一个大局,为了能够做出固态电池成功企业,带领大家上市登顶,实现财富小目标而奋斗。各个创业团队成员本来也以为能够干事的,想要尝试在新的技术路线发力,也因为能够拿到比原来高一倍的工资和股权激励,都或多或少的作为“从犯”对发展遇到的关键问题节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隐瞒。

最终都是一场黄粱梦。这是一个典型的三十六计中第一计——瞒天过海,属于以非正常手段,骗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无责任收获最大的果实。投资机构还是要建立防范意识,眼见也未必为实,对早期企业不能懈怠,投资项目负责人为了自己免责,也不能急于求成,对于业界权威也应保持警惕审慎的态度,将风控永远放到第一位。

本文原文来自证券时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