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揭示富硒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多重益处
最新研究揭示富硒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多重益处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摄入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近年来,关于富硒食品的研究不断深入,科学家们从多个角度揭示了富硒食品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本文将介绍几项最新的研究进展,探讨富硒食品在免疫调节、抗氧化、肠道健康等方面的机制。
富硒山药糖蛋白通过NF-κB信号通路激活免疫细胞并增强肠道免疫力
富硒山药糖蛋白(SeGLP)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研究者在RAW264.7细胞和环磷酰胺(CTX)诱导小鼠中评估了SeGLP1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发现,SeGLP1对RAW264.7细胞的激活能力优于GLP1,能够促进T细胞增殖,加速细胞周期从G0/G1期进入S期。此外,SeGLP1通过上调免疫抑制小鼠的TNF-α、IL-4、IL-6和IL-17的分泌来增强免疫功能。免疫荧光分析表明,SeGLP1可提高ZO-1和Claudin-1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CTX诱导小鼠的肠道免疫力。研究表明,SeGLP1具有优于GLP1的免疫增强作用,这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富硒糯米中的硒蛋白通过抑制NF-κB通路改善脾脏免疫保护
适量补充硒对免疫反应有积极作用。研究者采用低硒饲料(0.02 mg/kg)喂养5周,添加硒蛋白(SeP)补硒4周,成功建立缺硒小鼠模型。结果发现,补充SeP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包括增加抗氧化能力和减轻炎症损伤。SeP显著提高硒缺乏小鼠血清、肾、肝、脾中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SeP能恢复小鼠脾组织损伤状态,提高脾脏指数,促进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升高。研究表明,25 μg/kg/d硒蛋白可显著调节缺硒小鼠的免疫反应机制,抑制NF-κB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强脾脏的抗氧化能力。
膳食补充新型富硒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可调节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和宿主代谢
研究发现,长期摄入富含硒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SeY)会影响小鼠的肠道菌群和宿主代谢。结果显示,SeY表现出无毒特性,不会引起结肠或肝脏损伤,增强抗氧化能力,并以硒剂量依赖性方式减少炎症。此外,补充SeY显著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群。高剂量SeY(HSeY)提高了乳酸菌等有益菌的丰度,抑制了Eubacterium nodatum_group、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和unclassified_f__Lachnospiraceae等有害菌。低剂量SeY(LSeY)增加了粪液的丰度。两种菌株,无论是否含有富集硒,都刺激了短链脂肪酸的产生。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显示,HSeY治疗调节色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精氨酸生物合成等多种代谢途径。LSeY处理调节酪氨酸代谢、次级胆汁酸代谢、胆汁分泌和初级胆汁酸代谢。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调节嘌呤、精氨酸、脯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
富硒黑蒜提取物对脂多糖/D-半乳糖胺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富硒黑蒜提取物(Se-BGE)中硒代蛋氨酸(SeMet)和硒代甲基半胱氨酸(SeMC)的含量分别为(2.9±0.6)和(12.2±2.3)μg/g。在用Se-BGE(1.0 g/mL)治疗的急性肝衰竭(ALF)大鼠中观察到组织学损伤得到改善,中位生存时间显着延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和SOD活性的血清水平降低。代谢组学显示,经Se治疗的ALF大鼠血清中乳酸、丙酮酸、甜菜碱、胆碱、牛磺酸和甘氨酸的水平得到恢复,16S rDNA测序分析显示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回归到健康水平。研究结果表明,Se-BGE可通过抗炎、抗氧化、调节部分代谢物和肠道菌群等途径改善LPS/D-GalN诱导的大鼠ALF。
总结
近年来,关于富硒食品的研究不断深入,科学家们从多个角度揭示了富硒食品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这些研究不仅为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人们合理摄入硒元素、维护身体健康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适量的硒对人体有益,但过量摄入也可能带来健康风险。因此,在享受富硒食品带来的健康益处时,还需要注意适量原则,确保摄入量在安全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