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有套路,防范有方法!
诈骗有套路,防范有方法!
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之后,很多人会感到困惑:为什么诈骗分子会找上自己?其实,无论是何种骗术,无论花样如何翻新,骗子都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和认知的缺陷。本文将为您揭示诈骗分子常用的套路,并提供有效的防范方法。
诈骗分子如何利用人性弱点
利用人们的贪念
诈骗分子主要利用人们的贪念实施诈骗,这种贪念主要体现在物质、色情、感情等方面。
物质利益的诱惑:校园贷诈骗中,学生往往因攀比心理过度消费而陷入高利贷陷阱。网络刷单诈骗则通过“轻松赚钱”“日进斗金”等虚假宣传吸引受害者,先施以小利骗取信任后再实施诈骗。网络投资诈骗通常承诺超高收益,实则为庞氏骗局或虚假投资平台,利用人们对贵金属、石油、虚拟币等领域的不熟悉,通过后台控制指数升降,致使投资人血本无归。
色情诱惑:酒托诈骗、招嫖诈骗、“重金求子”“仙人跳”等诈骗手法,主要针对男性受害者,由于受害者难以启齿,导致诈骗分子更加有恃无恐。
情感诈骗:骗子通过婚恋、社交平台寻找潜在受害者,通过聊天发展感情以取得信任,当受害者对这份感情深信不疑时,将其引入虚假投资、赌博等平台,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
诈骗分子还会通过令人恐惧的虚假信息,引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当受害者处于紧张、恐惧的应激状态时,理智会退位甚至消失,注意力会集中在骗子提供的信息上,思绪被严重干扰,最终为了规避“风险”而产生决策偏差。
冒充公检法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电话自称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报出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出示伪造的工作证件和逮捕令等文书,让受害者心生恐惧,进而对其进行远程操控。
消除不良记录诈骗:声称能消除不良征信记录、消除酒驾醉驾档案等骗术,就是利用人们对这些污点的顾虑、对未来的恐惧,引诱其上钩。
如何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诈骗分子虽然作案手段变化多端,但都是利用被害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在大家轻信麻痹之际实施犯罪。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牢记以下几点,就能有效避免绝大多数骗局,牢牢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牢记“三不一多”原则
“三不一多”原则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基础,具体包括: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充分运用“反诈利器”
随着信息诈骗手段越来越精准,在电信网络诈骗面前,没有所谓免疫人群。我们要充分运用“国家反诈中心”App、96110预警劝阻专线、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云闪付APP“一键查卡”、反诈名片、全国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2.0”等七大反诈利器,构筑起防诈反诈的“防火墙”。
关注官方反诈宣传平台
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在不断升级,我们的防范意识也需要与时俱进,要持续关注“国家反诈中心”官方政务号和公安政务新媒体,及时获取最权威的反诈知识,掌握防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