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数字代表什么?长宽比指南
这些数字代表什么?长宽比指南
在显示技术领域,新的长宽比层出不穷,每年都有新的规格推出。对消费者来说,了解各种长宽比的设计意图极为重要,因为这在选择投影仪和屏幕组合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还会影响观看内容的呈现效果。
长宽比与分辨率的区别
长宽比是图像宽度与高度相除所得的比例,通常用两个整数加冒号的形式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例如,1080P信号的长宽比是16:9,约为1.78:1,这是 1080P 高清标准所规定的。而分辨率指的是构成图像的实际像素数量,包括宽度、高度上的像素数以及总像素数,如1080P表示逐行扫描下的 1920x1080 像素。
电影制作人、游戏开发者和视频制作者常用不同的长宽比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例如,许多角色扮演游戏(RPG)的操作界面会采用特定的长宽比,而在展示过场动画时,则会使用更宽的屏幕比例,以此增强电影感。
在电影史上,不同的长宽比被用来区分电影中的不同场景,如闪回、梦境等。我们在潜意识里已经习惯认为更宽的长宽比看起来更有电影感,而接近正方形的长宽比则常常让人联想到电脑游戏或电视节目。
不过,随着计算机显卡能够处理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多的数据,这种情况在过去十年里发生了变化。游戏开发者不断提供更宽的长宽比,显示器制造商也相应地推出了超宽屏产品,如 21:9 的长宽比。
下面是对目前最流行和最新的长宽比的详细介绍,包括它们各自的用途,以及可能对设备配置产生的影响。
不同长宽比的用途及特点
16:9/1.78:1 宽屏
可以说这是目前最普遍的长宽比,它是1080P 高清 和 4K 超高清(有时称为 2160P)的标准长宽比,后者的分辨率为 3840x2160。这是现在大多数电视和投影仪实际使用的画幅。
在高清内容刚开始普及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显示设备都能够支持高清分辨率。那时候在老式的电视或投影仪上播放高清内容时,图像上下两边会有黑边,这就是常说的“信箱模式”,因为高清内容的长宽比通常是16:9,而老式电视的长宽比通常是4:3。或者在电影开头会有提示说“这部电影已经被调整以适应此屏幕”。这意味着电影原本较宽的画面需要调整,要么裁剪掉画面的两侧以适应旧电视接近正方形的比例,要么保持整个画面但会在屏幕的顶部和底部留下黑边。
而1.78:1 几乎正好位于 1.33:1(传统的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器的长宽比)和 2.35:1(常见的电影长宽比)之间。这被认为是选择16:9作为高清显示设备长宽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16:9可以较好地兼容传统内容和电影内容,既不会造成过多的画面裁剪,又能提供宽屏体验。
16:10 WUXGA
WUXGA是 Wide Ultra Extended Graphics Array(宽屏超扩展图形阵列)的缩写,这是目前现代商用投影仪中最常见的长宽比之一。WUXGA 分辨率为 1920x1200 像素,这种投影仪会处理 1080P 图像来适应 16:10 的长宽比,从而支持 WUXGA 和 1080P 的分辨率及长宽比。
WUXGA 是继 VGA(Video Graphics Array)、SVGA(Super Video Graphics Array)、XGA(Extended Graphics Array)等一系列分辨率之后的产品,每种分辨率都有其特定的长宽比和设计用途,有的是为了广泛运用,有的则是为了特定的需求。即使在今天,随着图形技术的不断创新,新的分辨率规格仍在不断涌现。
1:1 社交媒体
这种长宽比是专门为Meta、Twitter、TikTok 和 Instagram 等社交平台打造的,而对于大多数投影仪来说并不是很有用,除非你打算整天在投影仪上看短视频。通常情况下,1:1 的视频会在 16:9 或宽屏显示器上以覆盖的方式播放,背景是模糊且裁剪过的视频部分,以填充整个屏幕。这样一来,视频就不会在左右两侧出现黑边了。
4:3/1.33:1 标准清晰度
低分辨率的视频或电影在宽屏显示器上播放时,画面的左右两侧有黑边。这是因为在标准清晰度时代,4:3 或 1.33:1 的长宽比非常普遍。电视、投影仪、电脑显示器甚至体育场的大屏幕等大型显示屏都接近正方形。
4:3的长宽比自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就开始使用,关于其起源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1892年,托马斯·爱迪生的员工威廉·迪克森根据35毫米胶片的尺寸命名了这一长宽比;另一种说法认为其来源于图像垂直方向上的“齿孔数”,但具体情况并不明确。
虽然 4:3 的长宽比不如现代宽屏长宽比流行,但它仍能激发电影制作人的创造力,让他们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创意。
9:16/0.56:1 移动设备社交媒体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品牌及型号繁多,这给显示器和显卡制造商带来了难题。由于这些设备不像台式机甚至笔记本电脑那样有足够的物理空间或电力供应,它们如何支持众多不同的分辨率和长宽比呢?于是,基于现有的 16:9 标准,制定了一项新标准,使这些设备能旋转到横向模式,宽屏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信箱模式(上下黑边)或柱状模式(左右黑边)显示。
因此,9:16 的长宽比应运而生。鉴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可以在竖屏和横屏之间切换,竖屏版本的长宽比自然就成了宽屏长宽比的相反数。
1.85:1 全景视界
这是一个有趣的长宽比,背后的故事也很有意思。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电影制作人发现,如果改变镜头相对于胶片的方向(相当于将摄像机镜头方向转90度),就可以让电影“横向”拍摄,从而获得比传统1.37:1比例更宽的图像,1.37:1是 20 世纪 30 年代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规定的“学院比例”。
之前的4:3比例是为了确保音频能够记录在35毫米胶片上,所以需要占用一定空间,这稍微压缩了图像宽度。全景视界深受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喜爱,在当时它是一项创新技术,因为它让电影制作人在使用现有的胶片时,可以捕捉更宽广的影像,有助于呈现风景,并提供更具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21:9/2.33:1 超宽屏
这种超宽屏用于电影院和游戏领域,能提供更具沉浸式的体验,尤其是在曲面显示屏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这种超宽屏现在也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像微软Teams Front Row这样的超宽屏会议格式,允许更多屏幕空间来显示更多参与者的图像以及演示内容。
因此,商业投影仪制造商也开始瞄准这个市场,过去几年中,21:9 的长宽比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投影仪产品中,甚至通过固件更新被应用到现有的投影仪型号中。
2.35:1 宽银幕
这种长宽比是20世纪50年代电影制作人竞相创造最宽图像的结果。它甚至催生了“变形”这一术语,即变形镜头会将图像水平“挤压”,使图像能够在35毫米胶片上记录下来。放映时,放映机的镜头会还原这种效果,使图像恢复成原本的宽屏形式。这会对一些效果产生影响,比如镜头光晕。镜头光晕在这种情况下变得扁平且水平拉长,产生了独特的屏幕视觉效果。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在J.J. Abrams执导的《星际迷航》重启影片中,导演因大量的镜头光晕而受到不少批评。
2.39:1 变形镜头
2.39:1 是电影制作人常用的一种长宽比,这种更宽的画幅能够让电影摄影师捕捉到壮观的风景或容纳更宽广的人群场景,同时让导演能够运用独特的构图和场面调度。
虽然这不是一个常见的长宽比,但它在许多著名电影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失落之城Z》(The Lost City of Z)、《会计师》(The Accountant)、《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年版)、大部分詹姆斯·邦德的电影以及其他近1500部电影。
2.76:1 沉浸式影院
你可能会注意到,这是目前为止提到的长宽比中最宽的一种,这也是它非常适合在IMAX影院中播放的原因。尽管IMAX通常“限制”在1.43:1的长宽比,但电影制作人会使用这种长宽比来确保他们的电影只能在影院中被“真正和全面”地欣赏,因为影院拥有巨大的屏幕,并且能够通过遮蔽屏幕边缘来调整屏幕的比例,以适应不同长宽比的电影。
虽然这种长宽比不像前面提到的那些长宽比那样常见,但仍有不少知名的电影使用了这种长宽比,例如《八恶人》(The Hateful Eight)、《宾虚》(Ben-Hur,1959年)、《奥本海默》(Oppenheimer)和《突出部之役》(Battle of the Bulge)。
这种长宽比最初是通过结合70毫米胶片和变形镜头来实现的,最终形成的超级宽屏图像非常适合展现广阔的风景和宏大的场景。然而,在表现人物和脸部特写时,这种宽屏图像则有所限制,需要更加精细的构图和安排。
DCI 4K 及其变体
根据 DCI (数字电影倡导联盟)的标准,真正的 4K 图像尺寸为4096 × 2160(通常称为 2160p),长宽比为 1.90:1,此外,至少还有三种其他值得一提的变体。
DCI 4K 宽银幕裁剪与上文提到的2.39:1变形镜头有关。虽然数字电影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淘汰了变形镜头,但“平面”(flat) 和 “宽银幕” (scope)这样的术语仍在继续使用。“平面” 是指通过球面镜头进行的标准图像捕捉和投影,而 “宽银幕” 则是指通过变形镜头进行的图像捕捉和投影。
WQUXGA,即宽屏四倍超扩展图形阵列,尺寸为 3840×2400,代表的像素是 WUXGA(1920×1200)标准的四倍。这个标准有时被称为 “UHD+”,代表了 DCI 4K 的 16:10 版本。WQUXGA于2001年引入,随着能够显示该分辨率的显示器和图形处理器的发展,它开始逐渐流行起来,成为DCI 4K的一个近亲。需要注意的是,虽然WQUXGA与DCI 4K有相似之处,但它主要用于显示和计算领域,而非专为电影院设计。此外,DCI 4K及其变体主要关注保持特定的长宽比,以适应不同屏幕尺寸的需求,同时确保最佳的观影体验。
比较
- DCI 4K:4096x2160分辨率,1.90:1的长宽比。
- DCI 4K宽银幕裁剪:4096×1716分辨率,2.39:1的长宽比。
- DCI 4K 平面裁剪:3996x2160像素,1.85:1的长宽比。
- WQUXGA:3840x2400像素,16:10的长宽比。
结论
虽然大多数现代投影仪能够支持多种长宽比,比如4:3和16:9,并且可以显示更宽的电影格式(如2.35:1或2.39:1),但在16:9的屏幕上播放这些更宽的格式时,会在屏幕的顶部和底部形成黑边。这些黑边会占用一部分屏幕空间,从而减少实际用于显示图像的有效垂直高度。因此,在搭建家庭影院时,选择合适的屏幕尺寸是至关重要的。理想情况下,应该选择一个足够大的屏幕,这样即使播放宽屏电影时也会有足够的可视区域,从而避免因过多的黑边而影响观看体验。
投影的内容,无论是动态图像、静态图像还是文本,都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你主要是在会议室中使用投影仪,或者需要用幻灯片进行演示,那么针对4:3和16:9这两种不同的长宽比分别制作两个版本的演示文稿可能会很有好处。这样做可以在字体大小、图像大小以及幻灯片的格式方面,适应可能遇到的各种长宽比和显示尺寸,确保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清晰、完整地展现。
此外,正确设置幻灯片的格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即使很多新的投影仪支持4:3的宽高比,它们也可能将非4:3比例的图像强行调整到这个方形格式内。这意味着投影仪可能会水平压缩宽屏图像,使其看起来变宽,或者裁剪掉图像的两侧,仅显示中间部分以适应4:3的屏幕。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提供一个原生4:3比例的演示文稿,这样可以避免变形或丢失信息。
如果你打算主要用投影仪播放1080p、2160p或4K的内容,那么你应该尽量购买能负担得起的最高分辨率的投影仪,因为这通常会支持所有长宽比和分辨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找到低延迟的投影仪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在高分辨率和低延迟之间你可能需要做出一定的取舍。
即使投影仪不支持某个特定的长宽比,也可以通过调整图像来适应投影仪所支持的分辨率和长宽比。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调整可能会导致图像看起来与原本的预期有所不同。这是因为除了分辨率和长宽比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图像的质量和观感,比如图像的缩放质量、颜色准确性、对比度、亮度以及可能的变形或裁剪等。
在选择投影屏幕时,考虑屏幕的长宽比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存在可以自动调整长宽比的遮幅系统,但这类系统通常价格较高,不是所有用户都能承受得起。因此,了解你通常会观看的内容及其最常见的长宽比(例如,是否主要是16:9的电影、4:3的旧视频或混合内容)非常重要。这将帮助你选择一个最适合你需求的屏幕,从而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
尽管市面上大多数投影仪都能满足普通用户的日常需求,如观看电影、玩游戏或展示图片,但这并不意味着选购和设置投影系统是一个简单的即插即用过程。如果不事先做好充分的研究,可能会导致购买后发现投影系统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是安装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在购买前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做出更适合自身需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