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经典之——九转大肠,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鲁菜经典之——九转大肠,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九转大肠是鲁菜中的经典名菜,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五味俱全的口感闻名。这道菜不仅展现了鲁菜的烹饪智慧,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九转大肠”是山东省济南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鲁菜系。成菜后的九转大肠色泽红润,质地软嫩,五味俱全,肥而不腻,香味扑鼻。
九转大肠制作工艺复杂,从选料到上桌,要经过揉搓、冲洗、翻摘、再洗、再翻、毛烫、白煮、改刀、上色、慢烧、收㸆等,任何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猪大肠每段切成约60-70公分,“连环套”的肠层须套八九层。需要将大肠煮熟后用细丝绳子捆成九个环状,再将其切成相等的小段。烹饪过程中,要反复加热、倒出、倒回,翻炒九次,使其均匀入味。九转大肠的调味是最关键的一步,是九转大肠蕴含五味的保证。除日常的葱姜蒜、糖醋盐外,还有肉桂、砂仁、胡椒、豆蔻等,其中肉桂、砂仁起脱臭增香的作用,砂仁还是五味中苦味的来源。这些调味品恰到好处地混合,在去除异味的同时,使菜品最终呈现酸、甜、苦、辣、咸五味。
入口时,肠段外层焦脆,内层细腻柔滑,咸鲜酸甜俱全的肉汁迸射而出,油脂陡然溢满口腔,香浓软糯、入口即化又略带韧性的口感,瞬间便可征服味蕾。
九转大肠色泽红亮,味型咸甜酸辣香。吃九转大肠,讲究细嚼慢咽。初一口,闯入味蕾的是酸和甜,又一口,便是微微的咸和辣,再一口,就能品出些许苦味。大肠入口软嫩,肥而不腻,久食不厌。
九转大肠这道菜出于清光绪年间,最早由济南九华楼酒店厨师创作。店主姓杜,在济南开了九家店,他对九很感兴趣,所以他的店都带有九字。九华楼的厨师们研制出一道菜叫红烧大肠颇有名,此菜下料狠,用料全,制作时先煮再炸后烧。用料有砂仁、肉桂、豆蔻还有葱、姜、蒜及料酒、清汤、香油等。口味甜、酸、苦、辣、咸兼有,烧完后再加上芫荽增添清香之味,盛在盘中红润透亮、肥而不腻。
有一次店主杜老板请客,当伙计端上这道红烧大肠后,众人尝此菜后赞不绝口,有一文人问道:“如此美味佳肴,不知取何美名?”杜老板很高兴宾客喜欢这道菜,但他也没给这道菜取名。于是便向文人说道:“烦请兄台为此菜取名如何?”文人不胜欣喜,他为了迎合店主的喜九之癖,又赞美厨师的手艺,于是取名为九转大肠,同坐问典出何处。他说,道家善炼丹,有九转仙丹之名。吃此美肴,如服九转,可与仙丹相媲美。从此,红烧大肠更名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反复多次的烹饪,就像道教的“九转金丹”一样,需要经过多次炼制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有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就像人生一样充满了起伏和变化,因此被称为“九转大肠”。喜欢美食的朋友们,不妨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继续探索更多美食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