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央视|AI视频侵权第一案:AI作品如何认定侵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央视|AI视频侵权第一案:AI作品如何认定侵权?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688QKOA055676Z4.html

2024年7月4日,全国首例AI视听作品侵权案在CCTV-6【中国电影报道】独家报道。80后导演陈坤将文客创作告上法庭,指控其抄袭了自己团队运用AI技术制作的《山海奇境》预告片。这不仅是全国首例AI视听作品侵权案件,更是一次对AI创作领域法律边界的探索与挑战。

陈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发现自己的作品被抄袭得彻头彻尾:音乐、配音、字幕、音效,甚至连剪辑节奏都被原封不动地复制了过去。侵权方唯一所做的“创新”,不过是将这些元素通过AI技术重新“洗脑”一遍。陈坤认为,这种抄袭行为不仅是对他个人劳动成果的侵犯,更是对整个创作领域的不尊重。

这起案件的背后,是AI创作内容版权的模糊地带。今年1月,中国首例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案中,原告李云凯胜诉。李云凯作为一名律师和AI绘画作品的资深爱好者,他的胜诉为AI创作内容的版权问题提供了一个判例。

李昀锴,另一位AI创作者,在2023年发现自己的AI作品被盗用,且侵权者大胆地移除了作品上的水印,将其配上诗文后发布在百度百家号上。李昀锴没有选择沉默,而是积极地固定证据,向北京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这起案件经过五次审理,最终法院认定AI生成的图片构成作品,侵犯了李昀锴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

北京国樽律师事务所律师宋天一表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作品需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AI创作内容若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选择和控制至关重要。李昀锴在向法院提交的情况说明中强调了这一点,他认为,整个AI绘画过程中,从选择工具、模型到输入提示词,每一步都离不开创作者的选择和控制。

这起案件不仅是陈坤个人的维权之战,更是AI创作领域法律认知的一次重要突破。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界定AI作品的版权,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AI作品的著作权认定

陈坤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证明他使用AI技术制作的视频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根据宋天一专家的解释,关键在于创作者在AI创作过程中的独创性贡献。陈坤在创作《山海奇境》预告片时,投入了大量的个人想象和创作赛点,从编写符合自己想象的文字描述到指导AI软件如何动作,每一步都蕴含了丰富的人类智慧。

创作过程的证据提交

在法庭上,陈坤提交了整个创作过程的详细证据,以证明其作品的独特性和个人贡献。这个过程不仅包括了技术层面的选择和控制,还体现了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和创新思维。正如陈坤所言,即使是AI创作,也不是一次性成功的,它需要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与任何传统创作过程一样,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

软件方的支持与行业影响

在陈坤的维权过程中,他所使用的AI软件方PixVerse (爱诗科技)也提供了重要支持,联合创始人谢旭璋表示支持创作者维权不仅是对个体权益的保护,更是推动整个行业向合法合规方向发展的重要一步。他们帮助陈坤进行了证据采集,并希望未来能为更多创作者提供版权保护。

AI创作领域的未来展望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尝试使用AI制作短片和短剧。陈坤希望通过自己的案例,为AI创作领域的法律保护提供明确的方向。他强调,只要创作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类智慧和工作,AI视频作品就应该享有版权保护。

结语

AI视听作品侵权案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对创作本质和版权保护的深刻反思。陈坤的维权行动,以及法律界和产业界的积极响应,标志着AI创作领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我们期待,随着法律的完善和行业的发展,AI创作者们的权益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创作自由与法律保护能够和谐共存。

本文原文来自央视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