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卫星“织”网:让全球通信再无盲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卫星“织”网:让全球通信再无盲区?

引用
科普中国网
1.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560390

在沙漠、海洋、深山等传统通信网络难以覆盖的区域,卫星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连接方式。随着我国国网星座首组互联网低轨卫星成功入轨,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本文将为您介绍卫星互联网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全球通信中的重要作用。

沙漠里,探险家通过卫星网络分享壮丽景色;大海上,渔民用卫星网络查看天气预报;深山中,孩子通过卫星网络接受远程教育……

数字时代,人们对网络的畅想,已然从传统的高速互联网转向了空地一体的卫星互联网。12月16日,国网(GW)星座首组互联网低轨卫星成功入轨。这是继千帆星座后,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迈出的坚实一步。

“卫星星座,通常是指一组在地球低轨道协同工作的卫星系统。”时空道宇卫星制造业务负责人刘勇说,卫星星座中的每颗卫星各自负责地球上特定部分区域的覆盖任务,当某颗卫星驶离其负责区域时,会有另一颗卫星及时接替,以确保服务的全覆盖和连续性。

卫星互联网就是以卫星星座作为“空中基站”,在太空构建的通信网络。“传统的地面通信网络在偏远地区、海洋、空中等区域存在信号盲点,卫星互联网能够突破地理限制,真正实现网络的全球覆盖。”信息通信专家陈志刚说。

如果把传统互联网比作是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公路网”,虽四通八达但也会受地形限制。卫星互联网则更像是由空中翱翔的“飞鸟”编织出的一张巨大网络,这些“飞鸟”就是一个一个的低轨道卫星,完全不受地形限制,无论高山还是大洋深处都能轻松触达。

这是因为,低轨卫星多在距离地球1000公里左右的近地轨道运行,信号传输延迟更低,且整体传输效率和时延甚至要比地面的光纤还要好。而通过与现有5G和未来6G网络的融合,更是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和高质量的通信需求。

卫星互联网完全打破了传统互联网的地理限制,让信息传输更加自由、便捷。“应用普及后,无论你是在高山荒漠、深海远洋,还是在飞机、轮船上,只要抬头看看天空,必然能找到属于你的那只‘飞鸟’。”陈志刚说。

目前,全球范围内包括Space X的“星链”、我国的千帆星座、国网星座、吉利星座等,均采用了发射和运营成本更低的低轨卫星组网。其中,“星链”在轨运行卫星数量达到7000颗,可为100多个国家的约500万用户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我国的千帆星座、国网星座均已启动了组网建设,时空道宇规划建设的吉利星座,则已完成3个轨道面30颗卫星的部署,实现了24小时全球90%区域覆盖,可为用户提供中低速卫星通信服务。

“卫星星座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星座规模大小、服务能力、技术的可靠性和实现的周期,同时也要考虑商业应用落地和市场需求。”刘勇认为,随着卫星星座建设的提速,这些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卫星互联网也将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原文来自科普时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