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读懂记忆宫殿
一篇文章读懂记忆宫殿
记忆宫殿,又称位置记忆法,是一种通过空间位置和图像辅助来提高记忆效率的记忆方法。这种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47年,由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提出。记忆宫殿通过将需要记忆的信息图像化,并按顺序固定在一个虚拟的“宫殿”中,帮助人们更快、更牢地记住信息。
记忆宫殿是什么?
记忆宫殿又被称为位置记忆法、记忆术。它的本质是一种利用空间位置和图像辅助提高记忆效率的一种记忆方法,更直白的表述就是将需要记忆的信息图像化,然后按顺序把图像固定在一个宫殿里,从而使你记得更快更牢。
记忆宫殿的来源
这种方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47年,当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在一场宴会上朗诵诗歌。在他离开后,宴会大厅的房顶倒塌,导致里面的人被砸得血肉模糊,难以辨认。但西摩尼德斯凭借脑海中对宴会现场的图像记忆,成功帮助死者家属辨认尸体。这一事件启发了他提出记忆宫殿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古希腊时期非常流行,被许多辩论家用于大量文字信息的记忆。后来,包括弗朗西斯·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在内的许多学者都精通这一方法,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利玛窦与记忆宫殿在中国的传播
记忆宫殿传入中国,与传教士利玛窦密切相关。他在明朝万历年间进入中国传教,以其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记忆力著称。为了方便教学,他还编写了《西国记法》一书,专门介绍记忆宫殿的使用方法。虽然这本书现已遗失,但其残余本保存在意大利国家图书馆中。目前,与利玛窦记忆宫殿相关的书籍有《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记忆宫殿的原理是什么?
记忆宫殿的本质是将需要记忆的信息图像化,然后将图像按一定的顺序固定在记忆宫殿中。这种方法之所以有效,主要基于两个原理:顺序和图像。
顺序的作用
有序的信息比无序的信息更容易被记住。例如,一首古诗如果被打乱顺序,就会变得难以记忆。这是因为有序的信息可以形成有意义的关联,而无序的信息则需要记忆更多的独立信息单元。
图像的作用
人类在文字出现之前主要依靠图像进行记忆和思考。大脑对图像信息更为敏感,图像信息的记忆速度也比文字信息更快。因此,记忆宫殿强调将信息图像化后再进行记忆。
记忆宫殿的使用方法
为了帮助读者直观感受记忆宫殿的效果,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练习:
请以最快的速度记住下面20个词语的顺序:
①鱼;②足球;③鞭炮;④岩浆;⑤电锯;⑥马;⑦垃圾;⑧雪球;⑨女巫;⑩蝴蝶;⑪白菜;⑫蟒蛇;⑬医生;⑭山鸡;⑮河水;⑯金币;⑰牙膏;⑱老人;⑲菜刀;⑳蚂蚁。
如果采用传统死记硬背的方法,这20个词语估计读2030遍才有可能记住他们的顺序。如果采用记忆宫殿,我们试一下记忆23遍能不能记住。
使用记忆宫殿的记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先仔细观察上图中的客厅照片并记住图上标出的10个位置,然后在脑海里按图中的路线回忆一遍(这一步的目的是记住宫殿,大概能回忆起整个客厅和标编号的东西就可以了,一定要采用图像记忆,看一会儿图片然后在脑海里回忆整张图片,回忆不起来可以多试两次,一般2~3次就可以做到快速记住这张图片)。
分别将两个词语和一个地点通过图像记忆串联起来,比如,第一个地点是一群鱼在椅子上踢足球;第二个地点是鞭炮炸裂了鱼缸,岩浆从炸裂的鱼缸里流了出来;第三个地点是电锯把相框切割成了马的形状;第四个地点是垃圾盖着沙发上的雪球;第五个地点是女巫站在桌子边缘捉蝴蝶;第六个地点是绿色的白菜叶子下藏着一条蟒蛇;第七个地点是医生裹着窗帘在啃山鸡;第八个地点是河水从花坛上流下来在冲刷花坛旁边的金币;第九个地点是牙膏涂满了电视里那个老人的脸;第十个地点是你拿着菜刀在疯狂地砍鲜花上的蚂蚁(这个步骤不一定要按上面表述的内容进行,也可以自己想象,只要能将两个词语和地点紧密联系并且在大脑中出现生动活泼的图像就可以)。
把第二步的内容复习一遍,然后就可以开始闭眼回忆,如果不能回忆起来全部词语的顺序,可以再复习一遍才回忆。通常记忆2~3遍就可以完全记住20个词语的顺序,个别有遗漏的可以再复习一遍。这种方法不但记得快,而且记得牢,错误率也很低。
记忆宫殿的局限性
记忆宫殿虽然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最大的局限性在于记忆宫殿本身较为复杂,导致学会容易但用好很难。很多人在初步学习后就放弃了,因为他们发现这种方法对自己帮助不大。要克服这一局限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循序渐进学习:记忆宫殿虽然很难,但其中的图像记忆和定桩法记忆相对简单。建议先学会这些基础方法,再逐步掌握记忆宫殿。
跟随专业团队学习:记忆宫殿的学习需要长期坚持,跟随专业的团队学习更容易坚持下去。
随着科技的发展,记忆宫殿这一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各种相关比赛层出不穷,中国知网上关于记忆宫殿的文章也越来越多。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一方法一定会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学习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