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更重、更狠—二战德国Pak 44型128毫米反坦克炮
更大、更重、更狠—二战德国Pak 44型128毫米反坦克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坦克技术的快速发展,反坦克炮也经历了显著的技术革新。本文将详细介绍德国Pak 44型128毫米反坦克炮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战场上的应用,展现这一时期军事装备技术的演进。
德国“虎王”坦克
苏联斯大林-2坦克
重型坦克虽然牺牲了机动性,但其火力和装甲防护能力令人望而生畏。为了有效对抗这些重型坦克,反坦克炮的口径也随之增大。这一点从德军反坦克炮不断增加的口径中可以看出,苏联坦克给德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一门Pak 37型反坦克炮挂在一门Pak 43型反坦克炮上被牵引
1943年前,德军装备的Pak 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虽然威力足够,但不可否认的是,德军最优秀的反坦克炮却是Flak 18/36/37型高射炮。无论是在东线战场还是北非战场,"88"炮都是德军对付盟军重型坦克的法宝。
东线战场上,"88"炮是唯一可以对KV系列坦克和T34坦克正面造成威胁的反坦克炮
"88"炮优秀的反坦克能力自然引得德军将其改造成专职反坦克炮。Pak 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可以在500米距离上击穿203毫米的30°倾斜装甲,在2000米时穿深效果还有132毫米。然而,如此巨大的威力也带来了重量的增加,全重高达3吨多。为此,德军设计出了多款坦克歼击车来提高机动性。
"犀牛"坦克歼击车,虽然防护薄弱但依靠Pak 43型反坦克炮战场表现不俗
Pak 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虽然优秀,但不是德军最终想要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德军缴获了苏联A-19型122毫米野战炮。这种武器不仅具备远程压制能力,也有不俗的反坦克能力。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13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这个穿深能力连1942年初登战场的虎式坦克都扛不住。
苏联A-19型122毫米野战炮
德军对苏联A-19型野战炮优秀的性能非常满意,但更倾向于自己制造一款更优秀的火炮。于是,德国军方要求军工部门根据A-19型野战炮设计出一款功能类似的火炮。此外,该炮应该尽可能轻便且易于生产。
苏联"国际共产"重型拖车牵引的1门A-19型野战炮
1943年,德国军工部门决定K43项目火炮的口径为128毫米。选择这个口径是因为德国已经装备了128毫米高射炮,可以利用现有生产线进行生产。口径定下后,由克虏伯公司和斯柯达公司进行竞争,最终克虏伯公司的设计方案得到通过。
德国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双联装版本
克虏伯的设计一反德国当时普遍采用楔式炮闩,而是采用螺纹炮闩。考虑到发射需要使用发射药,螺纹炮闩更加可靠。火炮支架为三脚支架,展开后可以实现360°的发射。为了降低后坐力,炮口装有巨大的胡椒罐制退器。
克虏伯K43项目的产物
K43项目原本打算制造一门加农炮,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苏联"慈父"系列重型坦克让德军更加看重新式火炮的反坦克能力。为此,K43项目被迫停止,转而开始K44项目。K44项目火炮的基本要求与K43相同,只是更加侧重反坦克能力。为此,K44项目火炮多了一个一起进行的Pak 44项目。
苏德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的IS-2型重型坦克
Pak 44型和K44其实是同一门炮。该炮如果放在反坦克营那就是Pak 44反坦克炮,如果在炮兵手里就是K44加农炮。该炮由莱茵金属和克虏伯公司进行竞标。莱茵金属因为有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所以直接用高射炮改。克虏伯直接推倒了K43项目的设计方案,重新设计了K44项目火炮。
莱茵金属公司设计的Pak 44型128毫米反坦克炮
1943年,克虏伯公司的设计方案获得通过。在克虏伯的新设计里,将炮闩改为半自动水平楔式炮闩,击发装置为电击发。由于该炮没有Flak 40型高射炮的电动送弹机,所以采用分装式发射的模式。发射药会装在金属桶里,分为减装药(发射榴弹)和全装药(发射穿甲弹)。
"猎虎"坦克歼击车使用的炮弹和Pak 44型使用的是一样的分装式炮弹
火炮支架为大十字支架,四个炮轮在展开后会抬离地面,让支架落地实现360°的射界。炮口保留了胡椒罐制退器。
克虏伯Pak 44型原型反坦克炮的机动(上)和展开(下)
Pak 44/K44型原型火炮,口径128毫米,炮管长7040毫米(倍径55倍),全重10610公斤。垂直射界-7°51′~+45°21′,水平射界360°。最大射程21030米(榴弹)/24410(穿甲弹)。炮口初速750米每秒(榴弹)/930米每秒(穿甲弹)。射速每分钟8发。
Pak 44/K44型原型火炮
Pak 44型克虏伯原型火炮依靠性能上的优异获得竞标。作为一门反坦克炮,它可以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128毫米厚的装甲,足以傲视群雄。该炮的穿甲能力直到20世纪60年代依然对欧洲坦克造成威胁。然而,优秀的穿甲能力也带来了不小的代价。超过14吨的重量使得缺乏重型牵引车的德军无法快速机动。同时,该炮炮架也制造过于复杂,背离了易于生产的前提。
牵引V2导弹的汉诺玛格SS-100牵引车最大牵引重量20吨,但仅有数百辆的产量
克虏伯设计的Pak 44型原型火炮优异的反坦克能力受到军队欢迎。为了尽快让这种火炮投入战场,德国在小批量生产了一部分炮管和炮闩后,将这些炮管装在缴获来的盟军火炮炮架上。其中,K 81/1型是装在法国GPF155毫米加农炮炮架上,2型是装在苏联M1937型152毫米榴弹炮炮架上。
上图是1型、下图是2型
128毫米反坦克炮的威力是毋庸置疑的,但该炮的机动性却惨不忍睹。为了能让这门足以击穿二战所有坦克的反坦克炮拥有一定的机动性,德军祭出了二战后期德国最强的坦克歼击车和坦克。
"猎虎"坦克歼击车是二战装甲最厚的坦克。正面战斗室装甲厚250毫米,车体正面180毫米,侧面及后面装甲也有80毫米,全重71吨。一门Pak 44型128毫米反坦克炮位于战斗室中央,只有左右各10°的水平射界。动力方面保留了虎王坦克的发动机,因为比虎王坦克还重,其机动性更加差劲。在很多时候,"猎虎"坦克歼击车都是因为抛锚被抛弃,而不是被击毁。
"猎虎"坦克歼击车是二战装甲最厚的坦克
"鼠"式坦克是二战也是现在最重也是最大的坦克。炮塔正面装甲480毫米(含炮盾280毫米叠加炮塔正面220毫米),车体正面装甲220毫米,车体两侧185毫米,车体后侧165毫米,全重188吨。一门根据Pak 44型反坦克炮改造的Kwk 44型55倍径128毫米坦克炮,副炮为一门36.4倍径75毫米坦克炮。"鼠"式坦克是纳粹德国疯狂的产物,因为战争的到来,该型坦克在测试时期被德军自己摧毁。现存于俄罗斯的"鼠"式坦克是2辆"鼠"式坦克拼接的。
现存于世的"鼠"式坦克仅有1辆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二战德国"埃米尔"自行火炮没有提及。事实上,该炮是莱茵金属公司根据Flak 40型高射炮改的Pak 44型61倍径反坦克炮。"埃米尔"自行火炮的底盘是VK3001 (H)的底盘,也就是亨舍尔虎式坦克的试验底盘。该型自行火炮只制造2辆,送往东线参加了测试并获得通过。如果不是虎I型坦克诞生,该型自行火炮还有量产的机会。
"埃米尔"自行火炮也可以说是自行反坦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