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仅3天导致炎症水平上升,果汁或成“甜蜜负担” 医生:直接食用水果更健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仅3天导致炎症水平上升,果汁或成“甜蜜负担” 医生:直接食用水果更健康

引用
1
来源
1.
https://health.ycwb.com/2025-02/15/content_53238571.htm

近年来,果汁因其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而被视为健康饮品,甚至被一些减肥人士用作替代水的选择。然而,西北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却揭示了果汁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研究表明,饮用纯果蔬汁仅3天,口腔中的炎症细菌就会显著上升。那么,果汁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健康吗?

一提到果汁,大家脑海里是否会浮现“喝果汁可以补充维C”“喝果汁能美白”“喝果汁会补充膳食纤维”等一系列关键词……相比奶茶、碳酸饮料、茶饮料、蛋白饮料等高糖饮料,果汁一直被认为是健康饮品,一些减肥人士还会直接用果汁或果蔬汁替代水。

榨汁的确能让人快速摄入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维生素C和钾元素等,尤其是对于那些平时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的人来说,榨汁似乎是一个便捷的补充方式。

然而,西北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果汁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健康,甚至可能带来一些“甜蜜负担”。研究发现,饮用纯果蔬汁的志愿者口腔中的炎症细菌在短短3天内显著上升,而有益菌则有所下降。

专家解释道,果汁引发炎症的核心原因主要有三点:

  1. 游离糖过多:果汁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属于游离糖,尤其是果糖在肝脏代谢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氧化应激反应,直接刺激炎症因子的释放。

  2. 膳食纤维缺失:在榨汁过程中,水果中90%以上的纤维被剥离。膳食纤维本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纤维的缺失导致糖分吸收速率加快,进一步加剧了炎症反应。

  3. 液态糖的危害:液态糖比固体食物更快通过胃部进入肠道,引发血糖剧烈波动。对于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来说,长期摄入液态糖可能诱发慢性炎症,导致血糖长期波动。

市面上常见的“100%纯果汁”也存在类似问题。以橙汁为例,榨取一杯纯果汁需要3到4个橙子,但在榨汁过程中,果肉和膜中的可溶性纤维被丢弃,仅保留了高浓度的糖分和部分维生素。这种去纤维化的处理方式不仅导致糖分超标,还可能导致营养流失。例如,多酚类抗氧化物质易氧化降解,果皮中的黄酮类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也会损失。

专家强调,纯果汁的标签并不能抵消其糖分密度过高带来的炎症风险,尤其是对于代谢敏感的人群来说,过量饮用纯果汁可能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一杯果汁的含糖量通常在20到30克,接近世界卫生组织(WHO)每日游离糖的上限标准。高糖引发的胰岛素抵抗和肠道菌群紊乱等系统性炎症反应,远远超过了抗氧化剂的局部保护能力。

在临床上,一些患者因过量饮用果汁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炎症反应加剧,甚至出现膝关节肿痛等症状。儿童群体中也存在类似问题,一些儿童长期将果汁代替饮水,结果出现了龋齿、肥胖等问题,血液检查显示血糖和尿酸水平升高,B超还提示有脂肪肝。

那么,果汁中的抗氧化剂能否抵消糖分带来的负面影响?专家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抗氧化剂和糖分的关系,就像灭火器与火灾。灭火器确实能扑灭部分火源,但面对一场大火,它的作用有限。”果汁中的抗氧化剂确实能够清除部分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但其含量受到加工工艺的影响。例如,巴氏杀菌可能导致维生素损失30%到50%,长期储存后多酚类物质的活性也会下降。

专家强调,在日常饮食选择中,直接食用水果才是更健康的选择。当然,如果是偶尔想要满足一下口腹之欲、解解馋的话,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1. 量化控制,小酌怡情:成人每日饮用果汁的量最好控制在150毫升以内,相当于小半杯。对于儿童,建议每天不超过50毫升,并且每周饮用次数不要超过三次。毕竟,果汁再好,也不能当水喝。

  2. 搭配有道,延缓糖分吸收:在喝果汁时,不妨加入一些“健康搭档”。比如,撒上一把奇亚籽或燕麦片,增加膳食纤维;或者搭配酸奶、坚果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帮助延缓糖分的吸收。此外,尽量避免空腹喝果汁,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血糖的波动峰值。

  3. 优选食材,自制更健康:选择低糖高抗氧化的水果,如蓝莓、草莓或小番茄,制作果汁时可以保留果渣,使用破壁机制作含果肉的果汁。如果觉得果汁太甜,可以用1:1的比例将果汁与水混合,稀释糖分。这样既能享受果汁的美味,又能减少糖分摄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