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巴车司机到华人首富:彭云鹏的商业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巴车司机到华人首富:彭云鹏的商业传奇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6KRQU10553V6MP.html

导读:从巴车司机到华人首富,彭云鹏用60年的奋斗历程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商业智慧。他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远见,在木材、能源等多个传统行业创造了商业奇迹,最终以3400亿元的身家超越李嘉诚,成为2023年的华人新首富。

他的故事要从祖父说起。祖父本是广东陆丰农民,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冒险来到了印度尼西亚。不料,异国求生依然困难,一家人在橡胶林干活,每日所挣仅够温饱。

彭云鹏1944年出生在加里麦丹岛,自幼聪明伶俐,因家贫9岁才上学。虽然上学晚,而且放学后还要去橡胶园做帮工,可丝毫没有耽误他的学习。令人惊讶的是,仅三年他就自学学完小学课程。可小学一毕业,他就不得不辍学打工,在堂兄杂货店做小工。

堂兄觉得他勤劳聪敏,是个人才,便资助他上初中,而他仅花2年时间就学完了初中所有课程。但现实的窘困,却让人不得不低头,初中毕业后,彭云鹏便到雅加达谋生。这期间,彭云鹏做过很多工作,当过学徒,做过店员,甚至做过一段时间巴车司机。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沿途揽客的巴车司机,若干年后竟然逆袭成了印尼首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贵人黄双安。黄双安是来自中国福州的华人,在东加里曼岛拥有一家木材公司,叫财源蒂。

彭云鹏特别佩服黄双安的眼光和胸怀,而黄双安也觉得彭云鹏做事踏实、干练,两人一见如故,黄双安便邀请彭云鹏加入他的公司财源蒂。

彭云鹏欣然接受,跟着黄双安干,他学到了不少东西,尤其是黄双安那一套看问题的方式和做生意的眼光。黄双安总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让彭云鹏意识到,做企业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赚钱机会,还得有全盘的考虑,得看得远。彭云鹏从黄双安那里学会了如何在变化多端的市场中找到最合适的出路,也渐渐明白了啥叫真正的商业智慧。

在财源蒂工作的几年里,彭云鹏的职位不断提升,逐渐接手了公司的核心业务。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学会了管理团队和经营公司,还让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锻炼出独特的生存与发展本领。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不仅让他对木材行业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也让他打下了自己以后创业的根基。

8年后,彭云鹏偶然听说有家木材公司倒闭了要卖,他觉得这是个大好机会,就决定离开原来的黄双安公司,自己出来单干创业。

靠黄双安那边积累的关系,他从银行那借到了钱,买下了那家木材公司。接手后,彭云鹏马上进行了大改革。他给公司换了个新名字,叫“巴里多海洋木业”,专门做他最擅长的木材买卖。因为他很懂这行,又有好方法,很快就让这家公司活了过来,赚大钱。

如果他按步就班发展,充其量只是印尼众多老板中的一个而已,那他是靠什么脱颖而出的呢?

其实,彭云鹏的商业帝国崛起之路,正是靠着他大胆的决策和不服输的精神一步步走出来的。从一开始,他便展现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魄力和远见。当1977年彭云鹏选择进军芒哥勒岛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他是疯了。这个位于印尼东部的“死岛”,资源丰富却环境恶劣,曾让几家菲律宾和日本企业铩羽而归。彭云鹏偏偏迎难而上,拿下了岛上的森林经营权。他不仅仅是为了开发木材资源,更是有着清晰的产业发展规划。

很多人对他在荒岛上建港口、配套设施、工厂的举动嗤之以鼻,认为他是在异想天开。但随着上万工人的到来,岛上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个一度被视为无望的地方,终于变成了一个工业小城,源源不断的木材、胶合板从这里输送到印尼各地,也为彭云鹏的巴里多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彭云鹏的胆识不仅仅体现在抓住眼前机会,更在于他具备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90年代初,巴里多集团的木材业务已经遍布印尼各地,550万公顷的雨林开采权让他成为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开采者。

每年上百万立方米的三夹板和锯木,使得巴里多集团稳居世界最大三夹板生产和出口商的宝座。虽然生意红火,彭云鹏心里却隐隐担忧。毕竟树木越砍越少,木材总有耗尽的一天。面对这种情况,他没有像其他木材商那样只顾眼前赚钱,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加长远、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苏门答腊地区,他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开辟新的生态路径。1991年,他成为全球最大的造林者,种植的人工森林面积达到50万公顷,面积相当于10个新加坡。这不仅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也为印尼的生态保护树立了榜样。同样的思路,他也运用在了石油化工领域。90年代初,印尼的石化行业几乎是空白,每年不得不依赖大量进口化工原料,尽管这些原材料大多产自印尼本土。这种矛盾让彭云鹏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决定投入22.5亿美元巨资建立本国第一座大型石化工厂。这一决定再次让人震惊,毕竟当时印尼石化产业几乎没有基础。

但彭云鹏看得更远,他相信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国内对化工原料的需求会日益增长,建立自己的石化厂不仅能减少对进口的依赖,还能大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3年后,工厂正式投产,每年生产165万吨化工原料,不仅为印尼节省了数亿美元的外汇,还使其逐渐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彭云鹏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知道,仅仅依靠印尼国内市场远远不够。他的目光逐渐转向国际,特别是中国市场。

随后,他邀请中国石化合作,合资建立了炼油厂和尿素厂两个巨型项目,这一跨国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巴里多集团在国际石化领域的地位。然而随着巴里多集团的快速扩张,外界不断有质疑的声音,他的步伐是否过快,是否操之过急?可彭云鹏始终有自己的想法,他坚信时机一旦成熟,必须果断出手,机会往往稍纵即逝。1993年,彭云鹏果断让巴里多太平洋集团上市,令人惊讶的是,认购量高达38.5倍,使得证券交易所改变了交易规则,巴里多也迅速成为印尼最大上市公司之一。

然而,形势很快发生变化,危机随之而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突如其来,印尼盾大幅贬值,彭云鹏的企业也受到波及。这场金融风暴像海啸般冲击了印尼的整个经济。许多企业倒闭、银行关门,巴里多也受到了沉重打击。原本以为是扩张利器的外汇贷款,随着货币贬值变成了沉重的负担,公司的资产急剧缩水,50亿美元的市值也一夜之间跌至仅剩300万。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彭云鹏没有退缩。他主动与债权人沟通,将企业的长远规划和未来前景坦诚地摆在了他们面前。凭借着他的真诚与务实,债主们同意将债务延长至15至20年,为他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这一决定,不仅救回了巴里多,还为企业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彭云鹏深知,单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无法应对未来的挑战,企业必须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减少贷款,增强资本运营能力。

时至2017年,彭云鹏再度证明了自己的远见卓识。他瞄准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趋势,收购了美国雪佛龙在印尼和菲律宾的地热发电站,成为当时印尼最大的跨国收购项目。这次布局不仅让巴里多在地热能源行业占据了优势地位,也为印尼的可再生能源注入了新的活力。到2023年,彭云鹏的星能源公司在雅加达成功上市,市值飙升至近5000亿元,成为印尼市值最高的公司。

如今,彭云鹏的巴里多集团早已成为全球商业版图中的一颗耀眼明珠,跨越多个行业,持续发展。但在这巨大的成就背后,他始终保持“饮水思源”的态度,始终不忘自己成长的起点,无论是对印尼这片孕育他的土地,还是对祖籍国中国,都充满感激与热爱。他在事业上叱咤风云,但在情义上也从不吝惜。

他捐资助学、扶危济困,始终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或许,这份执着和感恩,正是他能在商海中屡屡化险为夷的力量源泉。正如他所说:“财富再大,也是为了创造更好的世界。”彭云鹏不仅是商界巨擘,更是一个有担当、有情义的华人企业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