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毫克即可致命!生活中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毫克即可致命!生活中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引用
光明网
1.
https://m.gmw.cn/2024-08/29/content_1303834412.htm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通报,7月广东省共报告3起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有2起为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那么,米酵菌酸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是一种由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剧毒毒素。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最适生长温度3637℃,最适产毒温度2628℃。
经长时间发酵或浸发的食品,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易引发中毒,包括:
- 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糍粑、粿条、米粉、凉皮等;
- 变质食用菌,如过久泡发的银耳、黑木耳等;
- 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医务人员表示,米酵菌酸无色无味,耐热性极强。正常的家庭烹饪方法难以消除,进食后即可引发中毒,主要影响肝脏、脑、肾等重要器官,只要1毫克即可致命。
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2003至2017年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显示,米酵菌酸是我国迄今为止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病死率最高的致病因子,平均病死率高达42%。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医务人员给出了以下建议:
- 正规渠道购买并妥善保存食物,凡超过保质期均应舍弃,尤其是河粉、肠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等湿米粉。
- 食用木耳、银耳等菌类前应检查其感官性状,变质的不能食用;泡发菌类时间不宜过长、不宜隔夜,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不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尤其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 家庭自制谷类发酵食品,应避免使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谷类浸泡时需勤换水,制作及贮藏过程中需注意保持卫生与通风防潮,避免污染。
医生介绍,从摄入米酵菌酸到出现症状,一般是半小时到10小时左右,可能有些会在1~2天内出现症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有些人会出现头晕、昏迷等。
如果吃了长期发酵的食物或存放在冰箱里时间比较长的熟食,出现这些症状后应该及时就医,同时把吃过的这些食物保存好,以便进行检验。
本文原文来自央视新闻
热门推荐
虎皮鹦鹉的豪华别墅装修指南
探索河池:距离、交通及旅行指南
渤海旅游必去五地:浪漫广场、古城楼到红色海滩
腰椎手术康复指南:从早期活动到生活重建
三星堆新发现:揭秘古蜀文明的建筑技艺与手工业发展
业内:加力建设保障房,人才住房政策如何吸引优秀人才?
荞麦:控糖降压的养生谷物
流感高发季来临,科学预防与保险保障双管齐下
低空经济站上风口:政策利好频出,市场规模将破万亿
肝硬化如何预防
长期有效驾驶证并非终身免检,70岁后需年审
葛花获日本健康认证:科学证实可降体脂,使用需谨慎
福建移动高薪诚邀IT精英加盟
自制豆浆指南:电锅烹饪法,安全食用全解析
从坐姿提踵到单腿负重:踝关节术后康复训练全攻略
秋冬哮喘高发,茶碱到底怎么用?
建筑工地里的物理课:揭秘容重的秘密
腾冲和顺古镇:六百年侨乡古镇的住宿与游玩全攻略
探秘黄龙景区:钙华奇观与藏羌文化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指南:四大传统方向与新兴领域机遇
好玩的回合制军事策略游戏有哪些 有趣的军事策略游戏盘点2024
中医食疗治耳鸣,你试过这些方法吗?
初中化学课本内容,让你秒懂化学基础
动感街舞到静谧瑜伽:健身操的多样化趋势
袁大头如何分辨真伪?
三七粉能养肝吗?医生:适量服用有益,过量反而伤肝
短途旅行不再愁!西安周边十大绝美露营地推荐
最高3万元!多地出台装修补贴政策,城乡住宅全覆盖
当爱进入中年:如何破解婚姻危机
10个高效学习法,助你攻克高一数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