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毫克即可致命!生活中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毫克即可致命!生活中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引用
光明网
1.
https://m.gmw.cn/2024-08/29/content_1303834412.htm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通报,7月广东省共报告3起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有2起为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那么,米酵菌酸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是一种由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剧毒毒素。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最适生长温度3637℃,最适产毒温度2628℃。
经长时间发酵或浸发的食品,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易引发中毒,包括:
- 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糍粑、粿条、米粉、凉皮等;
- 变质食用菌,如过久泡发的银耳、黑木耳等;
- 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医务人员表示,米酵菌酸无色无味,耐热性极强。正常的家庭烹饪方法难以消除,进食后即可引发中毒,主要影响肝脏、脑、肾等重要器官,只要1毫克即可致命。
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2003至2017年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显示,米酵菌酸是我国迄今为止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病死率最高的致病因子,平均病死率高达42%。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医务人员给出了以下建议:
- 正规渠道购买并妥善保存食物,凡超过保质期均应舍弃,尤其是河粉、肠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等湿米粉。
- 食用木耳、银耳等菌类前应检查其感官性状,变质的不能食用;泡发菌类时间不宜过长、不宜隔夜,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不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尤其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 家庭自制谷类发酵食品,应避免使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谷类浸泡时需勤换水,制作及贮藏过程中需注意保持卫生与通风防潮,避免污染。
医生介绍,从摄入米酵菌酸到出现症状,一般是半小时到10小时左右,可能有些会在1~2天内出现症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有些人会出现头晕、昏迷等。
如果吃了长期发酵的食物或存放在冰箱里时间比较长的熟食,出现这些症状后应该及时就医,同时把吃过的这些食物保存好,以便进行检验。
本文原文来自央视新闻
热门推荐
延迟退休终落地!1980后女性的"三连击",这样规划多领20万!
如何用英文表达感谢:从词汇选择到个性化感谢方式
美联储加息的依据是什么?美联储加息会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如何分析美元贬值的现象?美元贬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高压线电击的危害与防范(深入探讨高压线电击的后果及安全措施)
淞沪会战到底输在哪,这场仗是否有机会能打赢
跨越山海的旋律:坡芽歌书于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富宁县民族文化工作队队长黄祥:让“坡芽歌书”绽放光彩
深度揭秘!查询法拍房房屋现状与欠费情况的实用攻略
兴盛的衣裳街
混沌四小贩之慈父纳垢:瘟疫与绝望的化身
三氯蔗糖甜度是蔗糖的多少倍
助力水下潜行:浮力调节系统仿真
带状疱疹患者饮食指南:这些蔬菜不能吃
电视机选购指南:挑选电视机的技巧有哪些?知道这6点就够了!
中国冠心病降低死亡率的防治策略
颈椎病看什么科最好
走进三林塘老街,此地建筑古韵犹存,非遗传承人介绍瓷刻作品|国庆去哪儿玩
商务谈判时跷二郎腿合适吗
如何正确引用自己的作品,而不陷入“自我抄袭”?
倒酒不简单:你必须知道的几个要点
权臣VS亲王VS太后——辛酉政变的“博弈者”
如何分析基金趋势以支持投资决策?这些分析方法有哪些实际应用?
青春期生理变化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朔州十大名面
参加电赛需要准备什么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有哪些重点?
八字十二宫的意义与排布方法 八字命理解析
SPI协议详解:原理、应用及STM32实现
导数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中的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