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准详解及国际对比
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准详解及国际对比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变得尤为重要。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准GB/T 20234系列标准,不仅规范了充电接口的设计和参数,还推动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充电接口标准的技术细节及其与国际主要标准的对比。
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标准主要包括国标GB/T 20234及其衍生标准。这些标准分为三个部分:GB/T 20234.1-2015(通用要求)、GB/T 20234.2-2015(交流充电接口)和GB/T 20234.3-2015(直流充电接口)。
标准内容
交流充电接口:采用“七孔”设计,主要用于220V单相交流电和380V三相交流电。
单相交流电的额定电流有10A、16A和32A,功率分别为2.2kW、3.5kW和7kW;
三相交流电的额定电流有16A、32A和63A,功率分别为11kW、21kW和40kW。直流充电接口:采用“九孔”设计,主要用于直流快充。
新标准将最大充电电流从250安培提高至800安培,充电功率提升至800千瓦。
历史背景和最新变化
历史背景:2015年12月28日,我国发布了国家标准GB/T 20234-2015.旨在替换2011年的旧国标。从2017年1月1日起,新安装的充电基础设施和新生产的电动汽车必须符合新国标。
最新变化:GB/T 20234.1-2023和GB/T 20234.3-2023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将最大充电电流提高到800安培,充电功率提升至800千瓦。此外,中国还推出了ChaoJi充电接口标准,支持高达900kW的大功率充电。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对比
北美:SAE J1772是最常见的充电接口标准,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主要用于北美市场。
欧洲:IEC 62196(也称为CCS2)是欧洲的主要标准,规定了充电接口的形状、尺寸和电气参数等。
日本:CHAdeMO标准由丰田汽车公司等提出,以快速充电为目标,最大功率可达900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