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心理防衛機制,你是否也用這些方式傷人傷己?!(圖文懶人包)
九大心理防衛機制,你是否也用這些方式傷人傷己?!(圖文懶人包)
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这些机制虽然能在短期内帮助我们缓解压力,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九大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地球不是为了我们而公转自转,但每天有这么多不开心的事情,我们要怎么保护自己的心不受伤呢?每次当你得知各种不如己意的消息,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我们在潜意识中,会出现一些防卫机转来保护自己。这样说好了,当你看一齣连续剧时,会不会有有时觉得这个角色怎么这么奇怪,为什么做错事被拆穿时,他要暴怒成这副德性?或是他明明很想要有人陪,却因为怕告白失利,而选择让两人感情永远都在原地徘徊?或者,明明一句道歉就能结束误会,为什么还要扯东扯西毫不坦白呢?
这些时候,可能就是角色利用了防卫机转的时刻。为了让自己与羞耻感、罪恶感、焦虑感等负面情绪保持距离,心理层面出现了防卫机制,让人在不自觉之间,跟这些自己不想要的想法、行为、事件等划清界线,保护自我别受伤。
这些做法有时在他人眼中会不太合理,甚至奇怪的紧,但当事人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说出一些话,做出一些事情来自我保护。
虽然我们常常是下意识地做出这些反应,但透过认知一些常见的防卫机制,我们或许能更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并从中学习到更好的应对方式。
行动化(Acting out)
若无法接受现在接收到的事实,就用最原始的“动手动脚”来表达,算是行动派的。通常小孩子的行为常常就是“行动化”的表现,当家长告诉他不能再玩手机、平板,小孩就开始大叫、搥墙壁、或倒在地板大哭大闹,这种就算是行动化的防卫机制。记得韩剧“泪之女王”里面的姑姑吗?姑姑的表现常常都很直接,就是一种”行动化”的代表。
否定(Denial)
“否定”可能是最著名的防卫机转。当你不想要接受某一个现实,就直接当作“好的,没这回事,这件事没发生过”,或至少把部分的事实当成不存在的模樣,拒绝承认一些外来的事件,好让自己不曾受傷那般继续过生活。例如一些性暴力倖存者會否認自己曾被性侵。
转移(Displacement)
“转移”代表一个人面对负面情绪之际,直接转移情感至比较不具威脅性的人事物身上。因为这样一来,你还是可以出一口气,且因为面对的人事物较不具有威脅性,似乎比較不用付出太多代價。
大家可以想像一种情境:爸爸出門工作,被上司責罵,被客戶搞飛機之後,回家遇上一件小事情就大罵小孩。虽然家长可能是以教育之名,说自己在教小孩,但家长在内心深处那波涛汹涌的负面情绪其实来自工作,只是没办法在职场出口气,只好回家拿小孩出气。也就是对有权力的人毕恭毕敬,对原本亲近的家人朋友却是恶言相向,让家人朋友“扫到台风尾”。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
“理智化”代表为了避免各种令人丧气的感受,把一切诉诸于非情感面,只讨论事实,不愿讨论个人感受。就像是一位患者被诊断为大肠癌之后,家人很想关心患者的感受,会不会担心、害怕、或觉得难过。但患者只向家人说:“我现在罹患的是大肠癌第二期,医师说我需要接受手术和化学治疗。我需要你们帮我找化疗成功率最高的医院,其他的我都不想听。”
另一种例子是突然失去配偶后,埋首于整理文件、处理相关法律问题,完全不透露自己的悲伤心情。
消极对抗(Passive aggression)
“消极对抗”代表一个人默默地表达敌意来避免冲突。最典型的作法就是生闷气。例如男朋友早上出門前做了些让你很不满意的事件,但你不說破,不告訴他這樣做會讓你很生氣,就開始自己生著悶气,偷偷決定:“下午他打電話我都不要接,晚上我要自己去吃飯。”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愤怒,而是用各种具有敌意的生闷气、搞失蹤方式面对这样的不愉快。
投射(Projection)
“投射”是种将自己的感受归因于他人的防衛机转。你可能对某些人、某些事情有些想法或意见,但又不好表達出來,自己後來就把他想成“那些人对我有这些意见”。
例如,工作场合上你实际上并不喜欢某一位同事,但自己并不接受这个想法,反而想成“那个同事不喜歡我”,并开始用负面的态度解讀同事的言語或行为。但事实上,那个同事并不討厭你,也完全沒有针对你。还有一個著名的例子是丈夫移情别恋,喜歡上另一位女子,卻一天到晚責問妻子是否紅杏出牆,做了不忠事情。
韩剧“泪之女王”里,当女主角洪海仁突然看到裸著上半身的老公,觉得老公帅呆了的时候,开始说:“他以为他是年轻版的李奥纳多吗?他以为自己很帅吗?”也是一種投射。或是,当洪海仁为了流产而自责时,就开始指責老公:“你是不是在怪我?”从自責轉成“他在怪我”也算是一種投射。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当事实很令人难以接受,就开始用逻辑或一些说法来说服自己。像是当银行拒绝贷款给你,就说:“那间房子真的是太大了,我们本来就不需要买那么大的房子。”
或者,新的人员命令又让你失望的时候,你并没有找主管质问,而是心想:“这次升迁没有升到我,没关系啊,我又不想要被升迁,当主管多麻烦啊,我才一点都不想淌这滩混水。”
反向(Reaction formation)
选择利用这样防衛机转的人常常是有意识地到自己的负面心態或负面情绪,但决定将大家难以接受的行為或衝動轉到相反的那一面,通常到了矫枉过正的程度。例如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生气、愤怒的一面,就隐藏了这部分,转变成一副超級无敌正向、阳光的模樣。或是后母为了怕其他人觉得她不愛丈夫前妻留下的小孩,在众人面前特地要替這小孩做牛做马。
退化(Regression)
这个几乎就不用再多解释了,真的就是退化到更年幼无知的心理层面。这种情景也最容易出现在小孩身上。例如老大已经长到五岁,明明原本可以睡过夜,也不會尿床,发现老二出生后夺走了父母的专注力,老大就突然会夜尿,总是吸著大拇指,或大哭大闹很难安抚。这就是属于一种退化行为。
那么成人会不会退化呢?其实也会。当成人觉得无法面对生活压力,开始倒头呼呼大睡,每天睡十幾個小时不想做事,或是开始过度饮食,酒一杯一杯的喝,菸一根一根的抽,都停不下來,也算是退化行为,退化到最原始的人类状态,用过度的吃飽喝足和睡飽來面对现况。
我们常常是不自覺地使用了防衛机转来度过一些难熬的时光。不过,这些防衛机转虽然可以自我保护,但都可能带有自我欺骗的成分,甚至可能是为了过度保护自我,而伤害了无辜的他人。
我们现在已经可以透过认知这些行为模式,试著改变一下自己的行为。提醒自己,不要再用下意识的生气、否認、退化、或转移等,欺骗自己,伤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