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什么外企没有 35 岁危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什么外企没有 35 岁危机

引用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
https://www.woshipm.com/share/6119538.html

外企之所以较少出现35岁危机,原因在于其多元化的用人理念。外企更注重员工的能力、经验和创新潜力,而非单纯依赖年龄判断。他们提供完善的培训和发展机会,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和成长。此外,外企文化倡导工作生活平衡,减少无效内卷,使得员工能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效工作状态。因此,在外企中,年龄不再是职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员工有更多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在Oracle公司,许多40岁以上的员工仍在从事工程师工作,没有遭遇35岁危机。例如,一位50多岁的同事自2000年以来一直从事ERP实施工作,计划在Oracle退休。另一位在Oracle工作了十几年的同事,由于薪酬和福利不错,也打算在公司工作到退休。这些一线工程师代表了当时Oracle员工的典型状态。

然而,并非所有职位都如此“岁月静好”。销售线的同事虽然也不存在35岁危机,但压力仍然很大,经常被老板“逼单”。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公司对年龄的限制非常严格。有公司明确规定“不允许招聘35岁+的员工”,这种歧视大龄员工的核心原因在于,国内公司大部分业务缺乏创新,过度依赖抄袭和价格战。在这种背景下,员工比拼的不是创新能力,而是体力。当员工接近35岁,身体状况和家庭责任等因素会影响工作投入度,公司就会寻找各种理由替换为更年轻的员工。

反观国外很多软件创业公司,虽然没有掌握先进技术,但都致力于提供差异化、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与技术积累无关,而是源于对创新的重视。欧美外企注重员工权益,员工和领导的福利待遇相差无几,出差住宿、医疗报销等福利标准统一,年假制度也更加人性化。

然而,随着美国强制与中国脱钩,外企不得不减少对中国的投资,同时国央企也在主动抛弃国外产品,加速国产化进程。这种趋势下,外企加速撤离中国市场,35岁以上员工的就业空间将越来越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