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治疗新选择:微创手术还是消融?福建专家详解
肺结节治疗新选择:微创手术还是消融?福建专家详解
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和低剂量螺旋CT的应用,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提高。面对肺结节,尤其是疑似早期肺癌的磨玻璃结节,患者常常面临一个选择:是否需要手术切除?如果需要,是选择微创手术还是消融治疗?福建省肿瘤医院的专家为我们详细解答了这一问题。
我国每年新增肺癌患者超过80万,其中很大一部分与肺磨玻璃结节有关。在2月13日晚的直播节目中,福建省肿瘤医院呼吸内镜中心负责人陈炜生主任医师和影像科卢涛教授,为网友详细介绍了微创手术和消融治疗的区别。
流感后都会得结节吗?
近期,流感成为热门话题。卢涛教授表示,部分人群感染新冠或甲流后,可能引起病毒性肺炎。治愈后可能会在肺部留下瘢痕,部分瘢痕可以表现为实性或磨玻璃结节的形式,但大部分人群并非如此。
卢涛教授指出,肺结节增多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大众健康意识增强,以及低剂量螺旋CT在体检中的广泛应用。上海肺科医院数据显示,体检发现的结节96%以上都不是肺癌,遵医嘱定期复查最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群体,尤其是不吸烟的女性,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除了二手烟、三手烟,长期吸入烹饪时产生的油烟也是重要风险因素。卢涛教授建议,减少爆炒烹饪方式或使用高效抽油烟机,有助于保护肺健康。
消融技术能否取代手术?
对于高度怀疑是早癌的肺毛玻璃样结节,是否只能选择手术切除?答案是否定的。陈炜生主任医师介绍了适合消融治疗的几种情况:
- 既往有肺手术或胸部疾病病史,肺功能差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 多发性肺结节患者,传统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时
- 肺结节位置较深,传统手术需要切除较多肺组织的患者
- 对手术心存顾虑的患者
- 经多学科评估,直径在15mm以下、实性成分少且位置适中的高危毛玻璃样结节
消融治疗使用直径不到2毫米的消融针,在CT或气管镜引导下,通过高温或低温将肺结节的肿瘤细胞“烤熟”或“冻死”。该技术创伤小、恢复快,通常住院1-2天,局麻下操作,全程1-2小时,第二天即可出院,第三天就能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但消融治疗也有局限性,如可能无法获取病理,存在消融不彻底的风险,且有其适用范围。早期发现的部分肺结节可通过消融治疗有效治愈并阻断发展为肺腺癌,但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仍需根治性手术。
因此,具体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结节性质、位置和患者身体状况综合判断。作为全省少数既会微创手术又会消融的胸外科医生,陈炜生主任医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牵头成立肺结节一体化综合门诊,专门解答肺毛玻璃样结节患者的治疗选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