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8岁男孩小动作不断、成绩波动很大,治疗3个月后像换了个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8岁男孩小动作不断、成绩波动很大,治疗3个月后像换了个人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145365

8岁男孩东东(化名)曾是一个让父母头疼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成绩波动大、做作业拖拉……在被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后,经过3个月的综合治疗,他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老师甚至觉得他像换了个人。这个案例揭示了多动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以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现在上课注意力和之前比明显集中了,小动作也少了,回家也写作业也不吵架了,孩子成绩也有了蛮大进步。老师都觉得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在浙大儿院心理科,东东(化名)妈妈不由感慨道。

都说多动症不好治,这个孩子治疗效果为什么这么明显?是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动来动去的孩子,都是多动症?多动症该怎么治疗效果才能最好?

本期,浙大儿院心理科副主任杨荣旺主任医师团队帮我们答疑解惑。

8岁男孩小动作不断、成绩波动很大

上医院一看,真是“多动症”

原来,东东是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目前8岁,在3个月前被诊断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那时,在同样的诊室里,东东妈妈却是截然不同的心情。

那时的东东,是妈妈眼中典型的让人操心的娃:“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跟同桌聊天,小动作不断,成绩波动很大,全靠父母抓。尤其是做作业拖拖拉拉,粗心的错误也多。”

因为他的“学习状态”很不稳定,“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爸爸妈妈都对孩子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感觉,家里经常出现鸡飞狗跳的情况,时间久了,妈妈感到身心疲惫,感觉再这样下去亲子关系都要出问题。

就在她烦恼的时候,有同学妈妈跟他提及,有隔壁班孩子也差不多是这种情况,后来确诊了多动症,正在接受治疗。东东妈妈转念一想:我家孩子不会也是他们说的多动症吧?

带着疑问,她带着孩子走进浙大儿院心理科廖文静医师的诊室。经过诊断,廖医生告诉东东妈妈:“经过访谈和评估,明确这个孩子是比较典型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得知孩子“病了”后,父母尝试去理解

经多方努力,3个月后孩子像换了个人

得知孩子患有多动症后,东东父母很后悔此前对他的各种批评和苛责,开始转变心态,尝试去理解他、帮助他。

医生也给予家长全面的疾病知识课程辅导及系统的管理技能培训,尝试让他们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困难和问题。

东东父母心态的调整和管理技能的提升,以及在调整后展现出的超强行动力,让浙大儿院心理科的治疗团队竖起大拇指。

“其实学习不能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小动作多、话多、容易打断或干扰他人、情绪调节能力差等不良行为可能只是表象。作为家长,如果想要真正帮助到孩子,首先要真正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到了背后的原因是自控能力差,是多动症这个疾病,这对孩子的治疗,会有很大的助力,这会让家人去理解他、包容他,在医生指导下帮助孩子克服疾病,逐渐好起来。而如果不了解背后原因,很难避免因为孩子一些不良行为而过度批评,这样的话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对孩子行为控制也不利。”

杨荣旺副主任表示,这个病例治疗效果明显,主要靠的是孩子、家长、老师、以及医生的共同努力。由医生帮助孩子和家长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和管理策略,加上孩子努力,家长和老师配合,能够帮助孩子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提升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各项行为自然而然也都会得到改善,帮助孩子实现家庭关系、学校学习、社交等功能的提升。

医生:理论上每个班都有多动症学生

建议家长提高警惕、去找背后原因

在浙大儿院心理科门诊,心理科医生饶燕晓经常会听到家长恨铁不成钢地说,孩子人是聪明的,就是心思不在学习上,上课不好好听课,明明很简单的都会的题目都会写错。其实,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非常关键。

饶燕晓表示,我国多动症的患病率约为6.26%,约有 2300 万儿童青少年正在遭受多动症的困扰,但由于疾病认知的不足,多动症患儿的就诊率不足10%,确诊的患者中仅有不足三分之一的患儿接受了规范治疗。

因此,许多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是小动作不断、经常开小差,其实和东东一样的孩子,是由疾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导致的。这是儿童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其中1/2-2/3的患儿可持续到青少年,1/3-1/2的患儿可持续至成年,会对儿童的学业、社交等多项社会功能造成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什么情况下需要高度怀疑多动症?

饶燕晓医生建议观察孩子是否具有以下三方面显症状:

一、学习上:孩子无法坚持启动或聚焦当前的学习任务,过程中容易被干扰,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简单的计算也容易出错,导致考试成绩波动大或者不理想,学习效率和动力都受到明显影响。

二、社交上:因为孩子注意缺陷,无法及时捕捉到社交信号,行为冲动、多动,显得没有耐心,容易无法很好地倾听对方,显得自我为中心,情绪自控差,容易显得急躁,缺乏耐心,时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三、心理上: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的挫折以及批评多,缺乏认同,因此会缺乏自信,自我评价低下,做事退缩没有主动性,错失很多机会,遇到困难容易紧张担心甚至焦虑。

饶燕晓同时提醒:很多人都想当然觉得,多动、冲动的孩子才可能是多动症,安静的孩子则不会是多动症,事实上并非如此,维持注意力时间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自我控制力差也是多动症的重要表现。

在医学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为三种类型:以注意力缺陷为主要表现,以多动冲动为主要表现和混合表现。很多只有注意力缺陷、没有多动表现的多动症孩子,极其容易被忽视、漏诊。

如果孩子确诊多动症,如何治疗效果最佳?

医生建议:药物治疗+行为干预训练

的综合治疗策略

孩子一旦确诊多动症,应该怎么治疗?家长要如何配合?

“目前,ADHD的临床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到这个疾病相关的知识,理解孩子;再提高家长的管理技能,帮助孩子改善行为;需要老师协作,不断发现进步点,增加认可,改善学校学业状态;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孩子的不可自控行为,有利于良好行为的塑造。”

心理科医生张雁翼表示,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提高突触间隙神经递质浓度,从而使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正常传递。药物能快速、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社会功能,也有利于教育训练和心理治疗更好地实施。部分家长比较担心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药物治疗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食欲下降、腹部不适、影响睡眠等,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与孩子的体质有关,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不良反应,即使出现也在刚开始用药初期,以后会逐渐缓解。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行为干预训练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家长、孩子、学校三方面共同配合:

1、针对家长的行为管理培训:通过增强家长的技能来改善亲子关系,提高预后。心理科针对多动症家长推出了线上线下课程,主要包括系统式执行功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父母养育支持、情绪管理的培训等。通过课程学习,可以改善亲子关系,父母学会家庭管理的方法,改善ADHD患儿的执行功能、社交功能、情绪管理问题等不足。

2、针对孩子的技能训练:如组织技能训练、时间管理课程、社交技能训练等,如果症状较严重也可进行一对一心理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认知行为治疗(CBT),旨在改变孩子的情绪状态和错误的思维模式、辩证行为治疗(DBT),精神动力分析(Psychoanalysis)、沙盘游戏、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

3、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在治疗过程中传达给家长和老师,包括课堂调整和通融措施,借助每日报告卡,有助于医生和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出治疗方案的调整,保证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施。

“对于多动症的孩子,早期积极有效的规范化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如果家长、孩子、医生、老师能够共同配合,以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相结合的干预方式相信可以帮助很多孩子实现社会功能的最优化。”张雁翼说。

本文原文来自浙大儿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