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白居易的诗《杜陵叟》以犀利的诗笔揭露了“长吏”对百姓的残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白居易的诗《杜陵叟》以犀利的诗笔揭露了“长吏”对百姓的残害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IVT8NDNU05562HKM.html

白居易的《杜陵叟》是其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当时京都一带遭受严重旱灾,白居易任左拾遗时上书请求减免租税。尽管皇帝下诏减免,但百姓的租税多已交纳完毕,官吏依旧贪腐。这首诗通过描写杜陵叟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诗人视民如子的情怀。

杜陵叟
(唐代)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牓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这首诗通过描写杜陵叟的悲惨遭遇,生动地刻划了“农夫之困”与“长吏”之贪,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诗人视民如子的情怀。本诗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了农夫的年纪、居处及风雨不调的情况,极写灾情之重。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有一位年老的男人,家住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世世代代以种地为业,守着一顷多贫瘠的田地,过着衣食不继的日子。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杜陵叟种的是“薄田”,只能靠天吃饭,无奈遭遇严重旱灾。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从下种到返青就没有一滴雨水的滋润,麦苗不开花大多枯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夏粮既然没有收成,只有指望秋粮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夏、秋两熟均无指望,使得杜陵叟几乎陷入颗粒无收的绝境。


第二层,记叙地方官吏不顾天灾,依然“急敛暴征”,把农民逼向绝路,可见人祸之烈。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按理“长吏”应该紧急地向上汇报受灾情况,可是他“明知”灾情,却“不申破”,为了在“考课”时能得到好评。反而“急敛暴征”,不顾百姓的死活。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在大荒之年,又遇上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杜陵叟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理,只好忍痛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可是桑树典了,“薄田”卖了,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


第三层,直接控诉贪官污吏残酷压榨百姓的罪恶。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诗人的笔端不由地喷射出愤怒地烈焰,由第三人称的叙述转入第一人称的控诉,无情地揭穿“长吏”吞噬民脂民膏的财狼面目。典了桑树,卖了薄田,织不了布,种不上地,到时候没吃没穿,我们怎么生活啊?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诗人激愤之情跃然纸上,直接激烈地为人民鸣不平,把只顾自己升官而不管百姓死活的贪官污吏比喻成了“钩爪锯牙食人肉”的“豺狼”,进行面对面的严厉痛斥。


第四层,讽刺免税的诏令在官吏加紧搜刮民脂民膏的情况下成为一纸空文。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诗人关心民生疾苦、视民如子,上书宪宗,痛陈灾情之重。才使“帝心恻隐”一转,免税令下,灾民似仍有一线生机。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唐宪宗纳谏,宣布恩诏,令“蠲租税”、“绝进奉”。于是,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牓乡村。”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到家家户户公布皇帝的免税诏书,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这时,老百姓家里早就被搜刮一空,这一切已经无济于事了。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一直要到“典桑卖地”,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才将已经成为“一纸空文”的“尺牒”在乡村中张贴公布,白白地受了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全诗始终贯穿着对农民强烈的哀伤之意和深厚的怜悯之情,笔锋犀利、层层深入,句式变换、达意自然,语言通俗、明白流畅,换韵频繁、节奏明快,具有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