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产业立市 向“新”出发
芜湖:产业立市 向“新”出发
芜湖市作为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始终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强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产业,从智能制造到数字经济,芜湖正加速向"新"出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芜湖滨江岸线。
芜湖长江三桥。
埃夫特机器人。
中电科钻石飞机。
奇瑞汽车远销海外。
孚祯汽车动力系统生产线。
海螺智慧农业。
3D打印。
芜湖港。
长三角(芜湖)智算中心。
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百业强。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芜湖作为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始终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强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十三五”以来,芜湖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由第75位跃升至2023年第57位,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国50强城市排名中居第25位、较2022年前进2位,在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居第26位、两年前进6位,全面争先进位。
制造业是芜湖市的传统强项,也是立市之本。在41个工业大类中,芜湖市制造业涵盖了38个,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产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芜湖市立足自身制造业基础和产业创新比较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向“新”提质,全力推进汽车产业支撑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梯次培育、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3年,芜湖市规上工业企业达2360家,营业收入超7200亿元,增长17.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今年上半年,芜湖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6.4%、利润总额达238亿元,均居全省首位。
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成世界著名汽车城
今年8月5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奇瑞集团以390.917亿美元营业收入荣登榜单,这也是安徽车企首次进入世界500强。
作为芜湖市自主培育的汽车制造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秉承长期主义的奇瑞集团近年来强势崛起,产销量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球汽车行业一抹让人惊艳的亮色。2023年,奇瑞汽车销量迅猛增长,年销量188.1万辆,同比增长52.6%。其中,出口汽车90多万辆,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全国每出口5辆汽车就有1辆奇瑞造。今年1月至8月,奇瑞依然保持高增长态势,累计销售汽车150多万辆,同比增长41.9%。其中,新能源销量272847辆,同比劲增187%。
在首席企业的带动下,芜湖汽车产业正加快腾飞。今年1月至8月,全市汽车销量150.8万辆,同比41.9%,占全省比重57.2%。上半年全市汽车全产业营收突破2500亿元,增长44.2%,再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芜湖市狠抓汽车产业发展,加速产业集聚、能级提升,已经形成以奇瑞为“链主”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集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00多家,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的汽车产业新经济生态。目前,该市汽车产业规上企业达907家,其中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企业分别为11家、677家、219家。
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当下,芜湖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支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奇瑞做大做强的同时,围绕“三电”、“三智”、动力、底盘、车身、半导体及软件等重点领域,瞄准全球、全国汽车供应链百强,持续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千方百计落地更多优质项目,不断提升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水平。
今年上半年,芜湖市汽车产业累计签约、开工、投产项目225个,项目总投资额992.11亿元,排名分别为全省第一、第二。其中,签约项目107个,总投资额456.35亿元,排名均为全省第一,汽车产业规上企业从去年的814家增加到907家。
芜湖市将牢牢把握汽车“新四化”趋势,支持奇瑞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全力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构建汽车产业新经济生态。力争到2027年,全市汽车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坚决扛起安徽汽车产业版图“半壁江山”,加快建成世界著名汽车城。
新兴产业:引领未来,打造创新之城
9月的芜湖航产园,秋风送爽。在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一架架通用飞机整齐排列,其中一架国产CA42通用飞机进入预安装阶段,即将交付给用户。
这架新款国产通用飞机的亮点在于,搭载了国产航空发动机和国产航电系统,计划在明年补齐国产螺旋桨这最后一块“拼图”,将实现通用飞机100%“中国造”。
在芜湖航空产业园核心区内,企业通过“一墙之隔”“一路之隔”的紧密联动,就能制造出一架包含数十万个零部件、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飞机。而这只是芜湖聚力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一个缩影。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经过多年发展,芜湖培育形成了低空经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十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正强势助力芜湖打造创新之城。
以低空经济为例,早在2013年底,芜湖市就布局兴建芜湖航空产业园,拉开了低空经济发展的序幕。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目前,芜湖已集聚低空经济产业上下游企业近200家,涵盖研发、制造、维保、运营、培训、物流等全产业链,成为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内重要的低空装备基地。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成果初现。2024年上半年,芜湖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达253亿元,同比增长26.8%;预计到2025年,芜湖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300家,其中龙头企业超过10家,低空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机器人产业在芜湖的发展,同样值得说道。早在2013年,芜湖就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十余年来,芜湖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成了集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系统集成、人工智能及特种装备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第7位。
作为芜湖机器人产业园龙头企业,埃夫特原本是奇瑞汽车设备部一个不起眼的板块,最初搞机器人是为了满足汽车生产线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从2008年第一台焊接机器人的诞生,到总体产能在国内机器人园区中率先突破1万台、2020年7月科创板上市,埃夫特以“‘智’造智能化装备,解放人类生产力”为己任,开启芜湖人制造工业机器人的梦想,在芜湖这块产业沃土上茁壮成长,成为发展机器人产业的闪亮印记。
目前,芜湖机器人产业园区逐步发展到集聚上下游企业22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超过100家,产值突破300亿元。到2025年,力争规上企业达到150家,基地产值突破500亿元。
展望未来,芜湖将以更大力度促进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精准招引一批有控制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和面向未来的科创型企业,持续汇聚资源要素、强化龙头引领、壮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生态,争创一批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全市培育形成1个万亿级产业集群、4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以上。
传统产业:转型提速,逐梦“智”造名城
在芜湖海螺露天矿山,来回穿梭的无人驾驶大型矿车有条不紊地装料、运输、卸料,成为矿区的一道风景线。黑科技“无人矿车”可以实时感知环境、自动规划路径,实现全过程无人作业,安全可控。今年5月,“芜湖海螺露天矿山无人驾驶场景”项目成功入选安徽省十大智能网联汽车典型示范应用场景。
无人驾驶矿车、24小时在线的智能“专家”、质检机器人……水泥建材领域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正在被网络协同、智能生产所替代。海螺水泥的智能化转型,正是传统的制造业强市芜湖勇攀产业高峰的一个缩影。
芜湖市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高端化转型,芜湖以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全面实施工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每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50项以上,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支持引导企业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不断提高先进产能占比。
围绕智能化转型,芜湖深入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建好用好市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引导更多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力争到2027年,全市重点行业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规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个,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达180个。
围绕绿色化转型,对水泥、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实行“一业一策”绿色化改造,加快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打造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培育一批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力争到2027年,建成省级绿色工厂60家,有力促进低碳产业和生态型经济发展。
作为传统制造业重镇,近年来芜湖锚定全国率先迈向中高端“智造名城”的目标持续发力,以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突破口,驱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从制造迈向“智造”,不仅是芜湖产业新跨越的必由之路,也是芜湖领军企业的战略选择和创新实践。在奇瑞智造一工厂的焊装车间里,660多台机械臂有节奏地挥舞着,焊花闪烁,车间自动化率达到97%。在奇瑞智造总装车间的混合生产线上,一辆辆组装好的整车正在接受AI视觉质检机器人精准质检。这里,每一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整车。得益于在技术创新、智能化转型方面的持续投入,今年1至8月份,奇瑞累计销售汽车1508259辆,同比增长41.9%。
从“芜湖制造”迈向“芜湖智造”,离不开“有为政府”的加持和引导。2021年3月,芜湖在全省率先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标杆示范培育行动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工赋芜湖”行动,提出了六大方面共23项重要任务。2021年11月,芜湖市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智造名城”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加快转型。
今年6月,芜湖市印发实施《芜湖市财政支持智造名城若干政策》,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芜湖将在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优质企业培育、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等5个方面持续发力,以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芜湖“智造”提质增效、转型提速,在逐梦智造名城之路上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光彩。
“东数西算”:乘“数”而上,打造“智算之城”
5月,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该平台不仅承担全省算力统筹调度平台职能,也成为了全国首个通算、智算、超算、量算“四算合一”的统筹调度平台,入选首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
6月,“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举行,标志着“东数西算”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正式上线,该中心也是华为云全球最先进的数据中心。
7月,中国电信芜湖集群大数据中心暨长三角(芜湖)智算中心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提供超8万个标准机柜服务能力,成为中国电信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
……
今年以来,在全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加快打造国内领先的“智算之城”的路上,芜湖蹄疾步稳。
芜湖数据中心集群作为“东数西算”国家工程的重要枢纽及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全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支撑长三角、中部六省等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致力于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是长三角两大集群之一、中部六省唯一的数据中心集群,获批建设两年多来,已签约落地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2700多亿元,华为、抖音、三大运营商等一批头部企业在芜集聚。新型显示、汽车电子、第三代半导体等电子信息产业链集聚企业200余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规模近240亿元;以“中国视谷”为引领工程,导入智能车联网、医学人工智能等板块,集聚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天马微电子等视觉人工智能企业150余家,年产值近400亿元;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立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31个,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3个、示范场景6个,海行云平台入选国家级双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芜湖市将以数据集群建设为重要抓手,全面布局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形成集生产制造、技术创新、应用开发等于一体的产业生态,持续壮大算力特别是智算规模,重点实施“人工智能+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消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行动,加快打造一批重点领域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努力把未来趋势变成现实场景。
两年来,芜湖算力基础“底盘”不断夯实,算力产业链逐渐成势,为芜湖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强劲引擎。深度拥抱“东数西算”,芜湖将加快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持续壮大算力特别是智算规模,完善算力产业链,支持华为在芜建设全球算力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智算中心,推动头部企业在芜加快布局,力争今年全市智算规模突破2万P,2027年突破4.5万P,打造全国智算之城,更好赋能全省、长三角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
本文原文来自安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