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罐:朝鲜白瓷中的永恒之美
月亮罐:朝鲜白瓷中的永恒之美
月亮罐,这种独特的白瓷器物,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在朝鲜流行的一种大型白瓷,其平均高度超过40厘米,形态圆润,宛如一轮满月。
由于其形状和色泽的独特性,月亮罐成为了朝鲜白瓷工艺的巅峰之作。
起源与历史
月亮罐(Moon Jar),也叫满月壶,起源于朝鲜王朝(公元1392-1910年)的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它的高度通常超过40厘米,因其圆润的形状和乳白色的釉面,让人联想到满月,因此得名月亮罐。
韩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月亮罐
月亮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朝鲜王朝时期。朝鲜王朝经历了倭乱(1592-1598年)和胡乱(1636-1637年)后,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恢复和发展。白瓷制作技艺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极大进步,并达到顶峰。特别是在英祖(1724-1776年)和正祖(1776-1800年)统治期间,白瓷成为王室和贵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瓷的工艺相较于青瓷更加精湛。胎土中不含一丝一毫的铁,成型后需经1250度的高温烧制。为了确保这种高温的稳定性,朝鲜政府将官窑设置在资源丰富的京畿道广州。白瓷制作需要纯净的材料和高超的技术,这使得每件月亮罐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制作工艺与独特魅力
制作月亮罐的难度极高,需要将上下两部分分别制作后,再连接在一起。
踩泥·拉坯
上下衔接
在烧制过程中,微妙的变形会使罐子呈现出不对称的美感,这正是月亮罐的独特魅力所在。尽管制作难度大,朝鲜的陶艺师们仍然追求完美,力求展现白瓷的洁白无瑕和简洁优雅。
月亮罐的白色釉面象征着纯洁和高雅,展现了朝鲜儒士们追求节制、淡泊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烧窑·成瓷
素材源自网络
美学价值与文化象征
月亮罐在朝鲜不仅是生活中的日常器具,它更深刻地体现了朝鲜的美学观念和丰富的文化哲学。在儒教深厚影响下的朝鲜社会,礼仪和道德修养是社会秩序的基石,而月亮罐的制作与使用恰恰反映了这一思想,彰显了文化的细腻和深远意蕴。
作为象征性理学的核心——太极,月亮罐展示了阴阳调和的美学,代表了王室与士大夫阶层共同追求的理想。
同时,也有观点认为月亮罐是陶工们在商品化浪潮中专注创作的纯粹艺术品,体现了对工艺极致追求和心灵的寄托。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馆藏 朝鲜王朝十八世纪的青花白瓷
朝鲜时代的白瓷几乎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它不仅展现了性理学追求的理想世界,也象征了圣人君子的高洁、简朴和清廉。这些特质在月亮罐的形态和质感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克己复礼为仁”的儒家思想在此体现得尤为深刻——朝鲜儒士通过约束自己,控制欲望和情感,追求内在的廉洁和淡泊宁静的生活。月亮罐表面的素白,无需任何装饰,就能激发人内心深处的欲望。这种宁静淡泊的美学,将朝鲜儒士追求的精神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朝鲜白瓷的精髓。至今,它依然深刻影响着韩国的当代艺术创作。
现代艺术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罐不仅在古代备受推崇,在现代艺术界也占有重要地位。许多现代艺术家以月亮罐为灵感进行创作,将其视为韩国美的象征。
现代艺术家的作品 图源网络
摄影师具本昌和画家金焕基等艺术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月亮罐的独特之美。金焕基创作过许多以月亮壶为题的画作。他曾经表示:“我的作品中描绘的所有线条均源自白瓷。无论是恋人,还是山,无论是明月,还是鸟,都是源于瓷器。”
金焕基 布面油画《罐子与花》
金焕基在他的作品中捕捉到了月亮罐的圆润线条和宁静之美,而具本昌则通过摄影展现了白瓷的淡然和纯净。
韩国著名摄影艺术家具本昌《白磁》展现了由日本民艺馆所收藏的朝鲜王朝时期的韩国白瓷器皿。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月亮罐的美学价值,也赋予了这件古老器物新的艺术生命。
拍卖市场上的天价宝物
近年来,月亮罐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屡创高价。在2023年纽约苏富比秋拍中,一件17世纪末或18世纪初的朝鲜王朝白釉月亮罐拍出了约2600万人民币的高价。这不仅反映了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更展示了其在全球艺术市场上的重要地位。
朝鲜王朝 十七世纪末 / 十八世纪初 白瓷月亮壶
成交价:US$3,569,000
拍卖行:纽约苏富比
这件高达45.2厘米的白釉月亮罐,釉面无过多装饰,但釉色变化丰富,恬静优美,被认为是现存最大的月亮罐之一。
月亮壶表面釉色
尽管有瑕疵,但其圆润的形态和丰富的釉色使得它在拍卖场上备受追捧,成为收藏家的心头之爱。
月亮罐不仅是一件瓷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朝鲜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观念。从古至今,月亮罐始终以其圆润饱满的形态和纯净无瑕的色泽,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它不仅是朝鲜陶瓷艺术的瑰宝,更是全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月亮罐,这轮来自朝鲜王朝的“满月”,将继续照亮未来,激发人们的艺术灵感,展现永恒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