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殊教授:儿童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策略和挑战
朱世殊教授:儿童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策略和挑战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近期,“第十七届北京感染病和肝病学术会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朱世殊教授就儿童乙肝诊治进展进行了详尽解读。本文将为您介绍儿童CHB的活动期抗病毒治疗策略和疗效。
编者按:儿童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慢性化率远高于成人,且慢性化率与儿童感染时年龄密切相关。传统观点认为儿童HBV感染多数处于免疫耐受期,不考虑抗病毒治疗。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儿童CHB抗病毒治疗应答率高,特别是幼龄CHB患儿具有临床治愈的优势因素,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治愈率越高。为了规范儿童CHB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和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福生院士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专家共识》[1]。在近期举行的“第十七届北京感染病和肝病学术会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朱世殊教授围绕儿童乙肝诊治进展,结合自己团队的大量临床和基础工作成果进行详尽解读。
儿童CHB活动期抗病毒治疗策略和疗效
儿童CHB治疗总体目标:通过对儿童HBV感染者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促进HBeAg血清学转换,消除或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和肝组织纤维化,进而追求临床治愈,从而阻断或降低进展为成年期慢性肝病和失代偿期肝硬化、肝衰竭、HCC等终末期肝病的风险。实施可分为三阶梯:
第一阶梯:实现病毒学应答
- 目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
- 意义: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展
- 治疗选择:核苷(酸)类似物(NAs)是首选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
第二阶梯: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
- 目标:HBeAg消失,抗-HBe出现
- 意义:标志疾病活动性降低,预后改善
- 治疗选择:NAs治疗基础上,可考虑联合干扰素α治疗
第三阶梯:追求临床治愈
- 目标:HBsAg消失,出现抗-HBs
- 意义:实现功能性治愈,降低肝癌风险
- 治疗选择:长期NAs治疗联合免疫调节治疗
儿童CHB抗病毒治疗的时机选择
- 年龄因素: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 病毒载量:HBV DNA高水平是治疗指征
- 肝功能状态:ALT持续异常是重要指标
- 肝脏病理:存在显著炎症和纤维化
儿童CHB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
- 短期疗效:治疗6个月后评估病毒学应答
- 中期疗效:治疗1-2年后评估HBeAg血清学转换
- 长期疗效:持续治疗3-5年评估临床治愈可能性
儿童CHB抗病毒治疗的注意事项
- 药物安全性: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药物
- 依从性管理:确保规律用药,避免耐药
- 定期监测: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药物副作用
- 心理支持:关注患儿心理健康,减轻治疗压力
儿童CHB抗病毒治疗的未来方向
- 新型药物研发:开发更安全、高效的抗HBV药物
- 免疫治疗:探索免疫调节剂在儿童CHB治疗中的应用
- 个体化治疗:基于基因型、免疫状态的精准治疗方案
- 长期随访:建立完善的儿童CHB治疗和监测体系
总结
儿童CHB的抗病毒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情、药物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预后,降低成年后发展为严重肝病的风险。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将会有更多创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问世,为儿童CHB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等.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专家共识.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3, 31(1): 1-10.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