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生建议一粒不行吃两粒,国产仿制降压药效果存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生建议一粒不行吃两粒,国产仿制降压药效果存疑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0A0868800

上海市政协常委郑民华近日表示,部分国产降压药效果存疑,医生反映降压药不降、泻药不泻、麻醉药不麻。国家医保局回应表示,政策没有禁止使用原研药,集采逻辑是用药机构提报用药量,集采药量只占60%-80%,剩下的部分用药机构可以自己采购。国家医保局将派出调查组于21日当面听取医生意见,确保集采药品质量可靠。

医生反映:国产仿制药效果存疑

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表示,有医生反映,降压药不降,泻药不泻,麻醉药不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朝阳医院卢长林也表示,医生普遍反映,与进口药或原研药相比,集采药疗效欠佳。

国家医保局回应:将派调查组听取意见

1月19日,医保局有了回应,欢迎医护人员当好吹哨人。1月20日,国家医保局派出了调查组,先划重点:

  1. 调查:将在21日派出调查小组到上海当面听取意见。
  2. 辟谣:政策没有禁止使用原研药,集采逻辑是,用药机构提报用药量,集采药量只占60%-80%,剩下的部分,用药机构可以自己采购。
  3. 背书:能纳入集采的药,质量可靠是先决条件,纳入集采的药企经过药监局100%全覆盖检查抽检。
  4. 提醒:要有证据,且有统计学意义、病例信息可追溯的案例,收集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效果差异的线索,反馈给药监局。
  5. 后话:有证据证实中选仿制药企业有问题的,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复杂性

某些仿制药效果为啥不大行,明明经过了一致性评价,效果咋就弱了?

一致性评价有问题?

所谓的一致性评价,就是仿制药品与原研药有相同的活性成份、剂型、规格、适应症、给药途径和用法用量的药品。

敲重点,我国的一致性评价是全球最严格的。而一致性评价谁来操作呢?是药企自己。

国家虽然对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有标准,但参加投标的药企会给自己定更高的标准,普遍高出10%,而且是连续3片药物得到验证,确保工艺稳定性,才会上交给国家药品评审中心。

就怕过不了。因为仿制药企发现,原研药即便过了专利期,想仿制也不容易。工艺、辅料、制剂工艺不同,对人体的吸收、利用、乃至疗效就不一样。原研药的配方给出的是大致成分的用量范围,温度高低差几摄氏度,药效就不一样。仿制企业只能根据大概方向一点点摸索,实验成本高。为了不打水漂,只能按照高标准送审。

评审中心则是从美英日欧各国的标准中,挑选最严格的尺度,往国产仿制药身上卡,而且评审员对审批的药品终身负责。所以医保局、药监局在执行标准上,有为仿制药背书的底气。小蓝标就是保证。

可大家的体感咋就跟标准不一样呢?

除了很难做到跟原研药百分百一致,生物等效性试验也跟大家想的不一样。试验对象不是患者,而是18-50周岁的健康人。只要试验对象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与原研药一致,就能过关,可健康人与患者的吸收能力并不一致啊。所以在健康人身上试验有效的药物,对患者是否有效,打个问号。而仿制药无需进行临床试验,动辄耗时十几年追踪药效,并修正制药工艺,显然仿制药没有这一环节。仿制药动辄百万的试验费用,药监部门不可能有这么多钱做复刻试验检测药效,怎么核实也是个问题。这时,试验对象已经与真正的患者之间有了一段距离。

一致性评价之后,制药过程又与原研药拉开一段距离。一粒药中,药物成分其实能占到20%,剩下的80%是辅料。辅料很重要,总不能让药片还没有到肠胃,就被分解了,或者都进了直肠,还没有分解而see you tomorrow。只要过了一致性评价,某些药企可以偷梁换柱,替换成更廉价的辅料。按照规定,药品变更成分需要向药监局上报,小改动向地方上报,大改动向国家总局上报,但他们能找到漏洞。就像复杂的芯片工艺,即便每一道制程都能达到90%的标准,10道程序过去,合格率就是九成的九成的九成……

过了一致性评价上市后,检查很难吗?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也会被抽检,由地方药监部门负责,侧重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检查,而不是药效。安全最重要。这一环似乎有所缺失。比如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往往设立专家委员会,专业范围覆盖药学、临床医学、药物经济学、统计学、法学等。药学部门只负责物质成分,不负责疗效。临床医学部门只负责新药的临床表现,也不负责仿制药的临床表现。所以,有良心的仿制药能保证工艺稳定、辅料有品质,效果自然能让人放心。其他国家的仿制药标准也是重点考察质量一致。怕就怕各种叠加的漏洞里,进进出出热闹非凡。

现在这个话题下,各方依旧吵得热闹。好在明天(21号)调查组就过去了,真心希望能有基于科学标准的结论。毕竟,对哥来说,药品说明书就是保命符,如果说明书是一种用药量,门诊医生又是另一个量级,亲属要是给我喂错药,很容易大郎吃药啊。对待好药的态度,太上老君早跟泼猴说过,你不能当饭吃。

新闻来源
《关于请协助做好当面听取集采药品相关意见的函》国家医保局
《仿制药如何解决“偏差”》解放日报
总局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有关事项的公告(2016年第106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