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日本人眼中的郑成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日本人眼中的郑成功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12/01/253213_1128550274.shtml

郑成功,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不仅在祖国大陆享有崇高的地位,在日本也同样受到尊敬。他的母亲是日本人,童年在日本度过,这些特殊的经历使得他在日本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日本人眼中的郑成功。


《郑成功像》(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在中国,郑成功是一位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爱国者与民族英雄,深受国人景仰。在日本,他则被视为有大和民族血统的亚洲英雄。从江户时期开始,日本文学家、戏剧家就创作了一系列赞颂郑成功的文学作品,形成了独特的“国姓爷文学”。

郑成功(1624-1662年),福建南安人,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后被南明唐王隆武皇帝赐国姓朱,封为忠孝伯,故又称国姓爷。“Koxinga”一词即源自“国姓爷”。他是明朝末年强调反清复明的重要人物,并成功驱逐了当时占领台湾的荷兰人。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1604-1662年),祖籍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是明末清初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郑芝龙共有五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田川氏(也称翁氏)是日本人。1624年8月27日,田川氏在日本平户一处名为“千里滨”的海滩上生下了郑成功。因此,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他的身上也有日本的血统。郑成功的童年是在日本平户度过的,7岁时离开母亲只身回国,可以说在7岁之前,他接受了日本文化的早期熏陶,最早接触的语言也是日语。因此,日本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将郑成功视为大和民族的历史人物。


日本平户郑成功庙内郑成功塑像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1646年,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反对父亲降清,率领部下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北上,连克瓜州、镇江等城,围攻南京,写下了一首题为《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的七绝: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断,不信中原不姓朱。

1661年4月,郑成功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延平郡王祠- 开山神社位于台湾台南市中西区,为清治时期最早的官祀郑成功纪念祠,其前身为民间所建的开山王庙,台湾日治时期曾改名为开山神社,是日人在台最早设置的神社,也是二次大战前日本海外神社中唯一是从庙宇改为神社的特例。(维基百科)

在日本占领台湾期间,日本人在原清朝供奉郑成功祠庙旁兴建“开山神社”,也用来供奉郑成功。同时,日本著名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年)曾写了一部以国姓爷为题材的歌舞伎剧,风靡一时,在日本出版界开创了一门“国姓爷文学”。其后,日本连续出版很多取材于郑成功的文学作品,形成一个系列。直到二战以后,日本出版界仍对郑成功情有独钟。不仅上田微古馆的《郑成功的盔甲》一书仍是日本男女老幼津津乐道的通俗演义,中山光义的《国姓爷合战》(1952年)一文还被收入青少年世界名著文库。此外,饭泽匡的《国姓爷》(1956年)也被收入日本国民文学全集。

在郑成功诞生200年后,日本人在其诞生地建立了一块郑成功纪念碑,碑上鎸刻着由平户藩儒臣叶山铠轩撰写的碑文。碑文撰述了郑成功父亲在日活动,并郑成功一生经历,颇有史料价值,兹节录如下:

“明延平郡王郑将军成功,初名森,字大木,小字福松。其父芝龙福建南安人,以庆长壬子来本邦。幕府召见,问以外国事,命馆长崎。遂徙吾平户“河内浦”,娶土人田川氏女。屡访藩士家,学双刀技。既而田川氏娠,一日出游千里滨,拾文贝,俄将分娩,不暇还家,乃就滨内巨石以诞,是为成功。实宽永元年七月也。土人今犹名其石曰“儿诞石”。田川氏复生一男。芝龙留妻及儿,屡往来外国,称平户老一官。成功年七岁,芝龙请使妻儿渡海,幕府听之。母以弟犹幼,不肯俱往。成功数致书迎之,乃诣长崎,渡海。弟之冒田川氏,称七左卫门,留住长崎。芝龙入海寇颜思齐党,颜死而其党归芝龙,遂收台湾,仕明,积军功,封平国公。成功稍长,风仪秀整,倜傥有大志,读书亦颖敏,不治章句。明主隆武一见伟之,赐姓朱,改今名;拜御营中军都督。于是人或称“国姓爷”,不名。母亦寻封“国夫人”;在泉州城为清兵所围,城陷,军民皆溃。田川氏叹曰:“事既至此,何面目复见人耶。”登城楼,自刭投水死。清兵曰:“妇女尚尔,倭人之勇可知。”芝龙保安平,与清将窃通信纳降;成功泣谏不听,遂降。先是黄征明、赍隆武及芝龙书、币,诣长崎乞援兵。幕府下议执政及三藩,三藩皆欲出援兵。议未决,适报芝龙降清,乃谕诸侯以援兵议罢。成功谏父不听,且痛母死非命,慷慨谋起义兵。时虽列爵,未尝豫兵。诣孔庙,焚儒服,拜揖而去。纠众,得数千人,称“忠孝伯”、“招讨大将军”。闻永历即位,改元奉朔,据南澳。郑鸿逵据白沙、郑彩据厦门、郑联据梧州,互相犄角;攻略沿海郡县。陷同安,进侵泉州。又袭夺彩军,始据厦门。连陷漳浦、诏安;南靖平和、海澄、长泰。进围漳州,凡六阅月,城中食尽,人相食,死者枕藉七十余万人,援至,解围而去。越三年,复攻漳州,清将刘国轩降,献城。于是,成功就厦门立府,改名“思明州”,分所部为七十二镇。设六官,分理所务,择贤任之,便宜封拜。其所施为,鼓动一世。永历遣使就拜成功“延平郡王”,命图恢复。吾万治元年,成功奉敕欲取金陵,定南都。乃大举北上,众号八十万,陷浙江诸州县。二年七月攻陷镇江,登岘山,大飨士卒。令全斌、黄昭等守镇江,属邑皆下,直欲进取金陵。甘辉曰:“瓜镇为南北咽喉,但座镇此断瓜州,则山东之师不下,据北固,即两浙之路不通,南都不劳而定。”成功不听,竟薄金陵而败走。甘辉死之,成功乘流出海还厦门。三年五月,满、汉大兵分道来侵。成功自勒所部,扼海门。北人不谙水性,晕注失列,成功乃横击之。北兵弃船,登奎屿又从鏖战。北将达素仅以身免,还福州自杀。竟成功之世,北兵不敢来窥。成功以厦门单弱,亟思拓地。先是因中国骚剧,红毛酋窃占据台湾。成功率兵攻之,遂招降其酋以复台湾,以赤崁城为“东宁府”居之。永历蒙尘,声问不通,成功叹曰:“沿海幅员上下数万里尽弃之,英雄无用武之地。然息兵休农以俟时,未晚也。”于是制法律、创学官、计丁庸、养老幼,台人大集。吾宽文二年,清改元康熙,使吴三桂攻永历于缅。缅酋内叛,永历殂于三桂之手,明亡。讣至,成功愤惋得疾而卒,年三十九。子经嗣,奉明正朔,北兵屡来侵,辄击却之;又出兵攻略闽、广诸州。经或作锦,病而殁于东宁,年三十二。子克塽嗣,幼弱,政出多门。清人侦知,击灭台湾,克塽降。年十四至京,授“汉军公”,敕令归葬父祖于南安。

现在日本九州平户市川内浦地方,还保留着他的故居以及他亲手种植的竹柏树。近年来,日本人为了祭祀他,还在郑故居附近的九山公园内修建了一座纪念他的香灵庙。


日本平户郑成功儿诞石(大公网发布)

由于郑成功与日本平户的特殊渊源关系,因而在平户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纪念郑成功这位作为日本侨生的中华民族英雄的历史遗迹,主要有:

郑成功儿诞石 它位于川内浦港千里滨海滩的一块岩石。据说,这块石头原来很大,由于经过长年的浪击和风化,现已变得很小了。为了保护这块值得纪念的石头,当地政府在这块石头的靠海一侧用水泥石墩垒起了一道防护墙。紧靠这块岩石的旁边,立有一块石碑,上刻“郑成功儿诞石”几个字。

郑成功居宅迹  平户郑成功旧宅地在川内浦港。这里在历史上是平户港的副港,当年停泊着许多从这里启航的中国船、荷兰船。由于历史的变迁,现在这里仅是一个小小的渔村。郑成功的幼时旧宅地就在此港的小山丘上。经过几百年的风雨变迁,其旧居已荡然无存,现仅有一块写着“郑成功居宅迹”的木牌。另外,在居住地前的空地上长着一棵竹柏树,据传为郑成功亲手所栽,如今枝繁叶茂,挺拔高大。距“居宅迹”木牌不远处,另有一块稍大的木牌,写着郑成功父子的事迹。凡是到此参观的中国人,都要驻足良久,凭吊这位中华民族的历史功臣。

郑延平王庆诞芳踪碑 这是在郑成功诞生200多年以后由平户第35代藩主松浦乾斋于1852年建立的。该碑位于千里滨临海的公路旁,通称“郑成功庆诞碑”。碑高2.2米,宽1.5米,厚约半米,碑顶略呈弧形,碑座为方形。碑上端横刻“郑延平王庆诞芳踪”八个大篆字,下端刻有楷书碑文,共1500余字,全面、精炼地记述郑成功的生平事迹,以及对他的高度评价。最末处署有 “嘉永五年壬子冬十有二月中瀚平户亲卫队长领土社曹叶山高行谨撰多贺嘉彰敬书”,表明立碑是嘉永五年,即公元1852年,碑文作者是名儒叶山高行。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风雨的不断冲刷,有的字迹已渐渐模糊,不甚清晰了。据告,石碑刻成后,于1852年在该市举行了盛大的揭碑仪式,并从此开始每年都举行祭祀活动。现在,平户每逢7月14日这一天都要举行“郑成功节”,相当热闹,以表达当地人民对郑成功的怀念和敬仰。



平户市丸山公园 郑成功庙

郑成功庙 该庙位于平户市丸山公园内,坐西北,向东南,占地很小。庙前有一座牌坊,牌坊前数十米处有一座完全中国式的阁楼,可登临远眺。该庙虽小,却是日本第一座纪念郑成功的庙宇。庙内供奉着一尊郑成功威武的坐姿铜像,身着袍服,冠戴束带。坐像上端高悬一块“忠义正气”的匾额。每逢郑成功的忌日或逢五、逢十的冥寿期,都有不少人前来祭奠。据了解,该庙是长崎华侨和平户市民为纪念郑成功逝世三百周年而修建的,然后又从台湾台南市延平郡王祠请来了郑成功的这尊分灵,以安放在庙内供奉。平户人民对郑成功有深厚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郑成功手植椎木及郑成功碑

郑成功手植椎木第二代 这株树现生长在平户中学操场内,枝叶繁茂。据传此树之原木为郑成功渡海回福建前夕所植。可惜原木在1948年该校整修操场时被毁,后移植其分枝,即成为现在的这株椎木。树旁立有一石碑,上刻诗并署名曰:“郑森往昔在壶阳,讲武修文炼铁肠。此树当年亲手植,到今幡郁绿苍苍。三位伯爵原诠题。”

上述诸多历史遗迹,都充分表现出郑成功与日本的深厚情谊以及日本人民对郑成功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实际上,日本人认为郑成功是他们大和民族的历史人物,一来由于血缘;二来是因为利益的驱使,日本征服中国的野心,首先是在清朝的身上开始操作的,对抗清朝的郑成功,正符合了他们敌视中国的口味;三来是日本长期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的深厚情结。

但是,郑成功没有与日本幕府结成一家来对抗满清,他还是选择自己中华儿女的身份,因此他无愧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