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长江存储Xtacking技术逆袭:三星为何甘愿付费授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长江存储Xtacking技术逆袭:三星为何甘愿付费授权?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PBSO9QV0531TZ3M.html

2025年2月,一则消息震惊全球半导体圈:存储芯片领域的龙头三星电子向长江存储支付专利授权费,获取其Xtacking技术专利使用权。这一消息不仅打破了行业传统格局,更标志着中国存储芯片技术开始走向世界前列。

Xtacking技术:存储芯片界的逆袭法宝

2018年,长江存储携Xtacking技术惊艳亮相,在存储芯片的传统格局中投入一颗“爆震弹”。这一独创技术精准命中了传统3D NAND架构的臃肿难题。

传统3D NAND将存储单元与外围电路集成于单晶圆,随着堆叠层数增加,问题接踵而至。外围电路面积占比越来越大,一旦堆叠层数超过128层,其占比可能突破50%,存储密度急剧下降。就像房子里杂物堆得太多,能住人的空间自然就少了。而且,传统方法最多只能容纳300多层的NAND,这个限制拦住了存储芯片的发展之路。

Xtacking技术则另辟蹊径,它把存储单元和外围电路分别放在两片晶圆上。存储晶圆一门心思堆叠闪存单元,通过W2W混合键合实现晶圆级互连。而逻辑晶圆则专注于优化CMOS工艺,还省去了传统TSV工艺的凸块结构。最后,通过纳米级垂直互连,让二者“合体”形成完整芯片,而且键合精度能达到0.5μm以下。

如此一来,优势显而易见。长江存储192层产品较传统架构存储密度提升45%,数据传输速率突破3.0Gbps,这就好比给存储芯片装上了“高速引擎”。更厉害的是,它突破了堆叠层数的物理极限,当三星还在300层的“关卡”之下愁眉苦脸时,长江存储已实现270层量产,并正在向500层发起冲锋。

三星的无奈选择:技术困境与商业考量

三星在存储芯片领域一直是绝对垄断存在,但在迈向更高堆叠层数(当然也就是更高存储密度)的道路上,却不幸被自己的技术困住了手脚。三星此前采用的COP技术,在NAND堆叠层数超过400层时,就会不堪重负,出现难以克服的可靠性难题。

为了突破这一困境,三星急需新的技术方案。而长江存储的Xtacking混合键合技术,恰好就是解决此问题的利器。Xtacking技术不仅能缩短电气路径,提高性能与散热能力,还优化了生产效率。但三星若想自研混合键合技术,成本高得吓人,每年需投入1215亿美元。相比之下,购买专利授权的成本仅为自研的1/5。而且,直接买的话,可以避免出现专利纠纷,能让三星产品上市周期缩短1824个月,这在分秒必争的半导体市场,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从专利角度看,长江存储早已筑起了坚固的“专利壁垒”。截至2025年2月,其Xtacking相关专利申请量达1276件,其中56%涉及3D堆叠工艺。三星要发展下一代如V10、V11和V12的NAND闪存,根本绕不开这些专利,就像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牢牢困住。显而易见,这是经过反复盘算的,认可长江存储技术的实力,三星只有选择付费授权一条路可走。

专利版图的激烈博弈:改写存储芯片竞争规则

这场授权交易,远不止表面这么简单,它本质上是技术标准主导权的激烈争夺。长江存储的专利布局堪称精妙,这盘大棋堪称下得滴水不漏。

其基础专利覆盖晶圆预处理中的等离子活化技术,核心专利锁定键合过程中的热机械应力控制算法,延伸专利则包抄检测校准系统的机器学习模型。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让三星的工程师们发现,所有替代方案都在长江存储的专利“围城”中。最终,三星不仅支付了专利费,还在协议中交出部分3D NAND架构专利进行交叉授权,存储芯片的竞争格局就此被刷新。

Xtacking技术引发的行业地震

长江存储的Xtacking技术逆袭,在全球存储芯片行业引发强烈震动。

从商业模式上看,存储行业首次出现了“中国技术韩国制造全球销售”的逆向产业链,打破了以往国外技术主导、国内生产的模式。

在研发范式上,三星也不得不做出改变,其研发投入中设备采购占比降至45%,专利许可支出激增至18%。这一降一增之间,反映出行业研发模式的深刻变革。

行业格局方面,美光紧急调整232层产品路线,铠侠推迟500层量产计划。而长江存储,更是与华为海思等国内其他半导体龙头一起,带动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快速崛起。三星的付费授权,只是一个开始,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