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音阶口琴簧板厚度:从1mm到厚薄分区的演变
半音阶口琴簧板厚度:从1mm到厚薄分区的演变
簧板厚度是影响半音阶口琴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早期的1mm薄簧板到后来的厚簧板设计,不同厂家在簧板厚度上进行了各种尝试和创新。本文将探讨簧板厚度对口琴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厂家在簧板设计上的差异。
较早之前(多早?),各个厂家的簧板厚度,都约是1mm左右,我们成为薄簧板。
将簧板厚度做厚,还是和莱开了先河吧?说的应该从其CX12金壳版开始。金壳版虽早已停产,但大家的评价,主要在爆发力和表现力,包括音量,都说比基础版黑壳版好。这个是不是要归功于采用了比较厚的簧板?
和莱来到了Super64X旧款,就旗帜鲜明的采用厚簧板,还根据簧片的长短,音高不同的振动特点,分出厚薄两个区域。这款琴应该是获得了日本女琴手南里沙的特别喜欢,现在她的演出,手里拿的基本就是这款琴。南里沙被中国(日本?)口琴圈誉为女神,这款琴也就被叫为“女神琴”。日本的另一位在我心目中也是半音阶口琴女神的山下伶,也同样是特别喜欢这款琴,演出时手里也是常是这款琴。
后来,和莱出了另一款琴,所谓的Super64X升级版。这款新琴虽然在外形观感上看不出跟旧款有升级关系,但硬生生地沿用了同样的型号“Super64X”。两款琴无论个头,还是外形,都相去甚远,但和莱就就将旧款停产了(本来是不是还可以独立弄成两款琴同时存在?)。新款琴升级了哪里?升级大着呢,就整个都不一样了,不说体量盖板等,就说虽都属于厚簧板,但新款的厚簧板是整块的一样厚、厚薄不分区。这个Hohner有技术结论,就是采用厚簧板虽可以提升口琴的性能,但厚薄分区没有意义?而日本两位女神手里经常拿着的老款,还有中国国内口琴界的评价,都说还是旧款好。怎么回事?有点奇葩,和莱两款评价好而又都停产的产品,CX12金壳版和女神琴,倒是成为口琴圈(中国之外是否一样?)高价搜罗的产品。
结论肯定是这样,厚簧板让半音阶口琴的总体性能提升了,但簧板厚薄度分区,优劣比较如何呢?
好的事情肯定要学,来到了中国自己的口琴厂这边,哪一家厂先学起来了?
是不是最先学起来的是加德瑞JDR的“无限”?这款由著名琴手月光与加德瑞的加盟作品,在簧板厚薄度上有更进一步的追求,应该是参考了女神琴簧板厚博分区的理念,一面簧板以倍低音、低音、中音、高音,分别厚度从厚到薄分四个区,将簧板做成厚薄不一四块。这样弄,最后口琴的总体性能如何,这个是不是就是在有关该口琴的测评视频里面被夸奖的那些表现?国内琴厂在新品种推出的介绍推荐方面重视程度的不足都显得令人不可思议,加德瑞还算是走在前面的,他们除了有自己的新品发布会(比如“无限”的发布会,虽是微型的发布会),后来还请了在口琴方面较有说服力的的台湾大明老师做公开测评,这样做推广测评,对口琴的销售应该很有帮助。虽然在仪式感上很欠缺,但聊胜于无吧。赞一个!
采用厚簧板的第二个琴厂就东方鼎,其半音阶口琴“狂想曲”,采用的厚簧板是整个不分区一样厚的,这个对口琴综合性能的如何提升,就不知道有没有比较正式的测评视频出来?我来找找看。不久前上架的新产品“Romance浪漫曲”,包括14孔和16孔的,其厚簧板的做法,与和莱的簧板厚薄度先分区后不分区反其道而行,是先不分区现在分区(这个是不是可以用来说明分区比不分区好?),采用和莱分两个区与加德瑞分四个区的折中,就分三个区,还是做成一整块簧板的。东方鼎这个新品,基本不见较为像样的推介,也没见过测评视频,上架可以说是静悄悄的。他们为何会这样轻忽新品上架前的推介,谁知道?
簧板厚薄这个究竟分不分区,分不分区的综合性能区别如何,各厂家有何说法?我倒是愿意他们能说到。
厚簧板好,如果还是厚薄分区更好,那下来我更愿意看到,一面簧板厚薄分成八个区的,甚至是分成16个区的,一个吹孔的簧板就一个厚度。
厚簧板(还有双簧板),一个很重要的点,是会提高气密性,使得音簧更易驱动。试想音簧震动时,其完全处于音簧槽内的时间会更长,从而保证气息有效作用在音簧上的时间更长。
厚簧板固然好,但是口琴整体越扁越好,可惜厂家不知道,害得我每次都用半只口琴来吹。
为什么狂想曲气密性不好呢,还不如ET12
簧板厚,簧片厚,音色就厚,代价是驱动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