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至顺八部金刚功的导引要义——八式全解
张至顺八部金刚功的导引要义——八式全解
八部金刚功是中国传统养生功法之一,与八段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本文详细介绍了八部金刚功的导引要义,并纠正了将其误解为刚猛有力的错误观点。通过对比分析,展示了八部金刚功柔和、自然的练习特点,为读者提供了正确的理解和练习方法。
《庄子·刻意》篇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 养形之人, 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简单两句话,将导引要义讲解透彻:呼吸吐纳,熊经鸟伸。
晋代李颐注解说:“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后世导引都不离这八个字。
张至顺道长认为八部长寿功不能用导引概括,但言下之意八部金刚功就属于导引功法。
而练习者多误解,认为金刚功就是练法刚猛有力,实在是远离导引要义。
一、张至顺说金刚功与八段锦
不自信者总希望论资排辈,好像年代最早就是好的。因此多有争论金刚功和八段锦谁早谁晚,谁好谁坏。
但是,张至顺先生书中则如是说:“八部金刚功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雏形……元、明至清代早期,已普及到民间,有的异名为八段锦。因各门派及个人修炼之不同,心法与动作有所差异。”
由此可见,金刚功动作和心法都不是有绝对标准;金刚功和八段锦有紧密的联系。
当然,随着演化发展,张至顺所传八部金刚功在心法、顺序、招式动作上与流行八段锦都有很大的不同。
张至顺还列出了他所知八段锦与金刚功顺序名称之对比。
张至顺所说八段锦顺序,第五式与第七式与流行版正好相反。
二、金刚功导引义总说
将金刚功作为导引术,那么其功法必然具有“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特点。
这一点对于许多仅仅看视频的初学者而言,很难把握其精髓。
由于视频属于即兴,其讲解并不能包含全部,因此我们需要看书中说法进行佐证。
“金刚功”书中“答疑”中有几个回答非常有意思?
1. “金刚”二字如何理解?
答:练功后,病已去除,身体健康像金刚一样。
2. 习练八部金刚功时,是否要怒眉突眼、全身绷紧?
答:不要。恰恰相反,练功前要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安静自然。
又说:“练习八部金刚功从始至终要求安静自然,意念专一,精神内守。”
3. 金刚功如何用力?
答:“金刚功讲究内力、暗力。方拳握紧或五指自然并拢,手腕用力,即是暗力。也就是说,整个用力过程要有连绵不断的均匀性和持续性,而不是外力、强力。”
上述回答基本上沿用原文没有进行增加。
由此可见,金刚功和大力,刚猛完全没有关系。
这正如金刚经一样,也与刚强无关,反而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三、金刚功导引义八部全解
事实上,金刚功的具体练习中,导引义也是贯穿其中的,或者可以说,金刚功的动作就是为导引而设计,导而引之。动作自然,柔和节奏而达到基本的拉撑架,自然令体自柔;呼吸自然舒适,导气才会柔顺,柔顺则全体贯通。
不说套话,且看具体练法之表达:
1. 预备式之导引义:
书中练法解读说:两脚肩同宽,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身两侧,目视前方。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排除杂念,心静自然。又说,两手移至腹部,一手脐上,一手脐下,不分左右,劳宫穴上下。
你看,这和八段锦要义是一致的。
2. “双手插顶利三焦”导引义
多数人认为金刚功用力,多是因为这一式的这个动作:双手插顶。
书中如是描述:“两臂用力,猛向头顶上方直插至直立,稍停。”
但别忘了,这之前有几个引导动作:
引导动作一:直臂平举
如是表述:“直臂,向身体两侧渐举至肩平,掌心向下,稍停。”
引导动作二:直臂立掌
如是表述:“两手五指并拢,以腕为轴,用暗力向上翘成立掌,掌心向外。”
此处暗力就是手腕用力,自然外撑。
引导动作三:仰掌百会
如是表述:“曲肘,两手仰掌,向头顶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会点)处相靠,中指尖相接,置于百会穴上方约两指高处,稍停。”
因此,最后的两臂用力头顶上方直插,也顺势而为,而不是靠最后一下猛用力。
3. “手足前后固肾腰”导引义
金刚功“固肾腰”练习方式与所有八段锦两手攀足不同,是身体前倾,最终完成两手合掌腰部上拉,再放松分掌下推。
说实话,这非常巧妙,而且难度不大,适合不能弯腰俯地者。
而且,最终达成导引核心动作:“合掌,用力,尽量往腰部上提。”
也是经过几个步骤:两手合掌向前——两手翻掌手背贴——两手左右一字分开——身前倾弓步两手后搂尾椎。
然后才合掌向上。
4. “调理脾肤需单举”导引义
金刚功单手举和八段锦单手举导引势大致相同,但金刚功最终姿势为:
弓步姿势,一手立掌手指指天,一手垂掌手指指地。
这也是经过几个动作:两手握拳——变掌——一手耳边上举,一手腹外下按,最后再顺势变立掌指天指地。
5. “左肝右肺如射雕”导引义
金刚功“射雕”义与八段锦基本一致,但是其完成过程却巧妙地解释了导引义。
其最终动作为:弓步拉弓推掌。
然而这个动作完成经过了:双臂上下旋转两圈——握拳肚脐——右(左)拳变掌画弧推出—弓步左(右)拳拉弓—反掌射箭。
看起来好像用力,其实都是非常有节奏地引导。
6. “回头望足去心疾”导引义
金刚功“去心火”也非常巧妙,和八段锦不同,但事实上,也完成了转腰摇头之义。
而且这一式采取弓步前推掌后伸掌,扭头望足,此意蕴即有太极拳之“搂膝拗步”之蕴,也有“向后瞧”摇头义。
此式还是长寿功“内转太极行八卦”核心动作。
其过程经历了:开步握拳——弓步拳变掌画弧前推后插——翻掌拉伸
而且,翻掌即是前动作结束也是后动作开始,连绵不断。
7. “五劳七伤向后瞧”导引义
金刚功“向后瞧”采取叉手下按腹前,头后转(内视)。
兼顾导引拉伸和静功内观义。
比较巧妙的是,此式采取两手腹前交叉,上托到人中,再翻掌下按小腹,这种拉伸更加自然充分,后瞧即转动头项肩脊椎,也借用了闭目内照觉知义。
实际理疗效果也非常得力。
8. “凤凰展翅周身力”导引义
张至顺对“凤凰展翅周身力”寄予很高期待,认为是八部金刚功最重要的一部,是前面六部功法的总发动。
这也从另外一角度证明,如果从整体功法看,前面的动作,如同是这一式的导引前奏。
事实上,这一式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导引义,而且非常清晰地表达了金刚功用力之巧妙:先是两臂旋转3圈,两手从头顶顺势右转或左转如同车轮滚向脚面,而后手自然滚向空中。此后升降三次皆是自然而然,不带一丝拙力。
9. “两足顿顿饮嗜消”导引义
金刚功第八部和八段锦一样也是颠脚跟上下震动,但是不同在于,静功采取了:1-2-3、4、5,这种节奏。
后续3、4、5三个连续颠动,其实是顺着颠1,颠2,自然而然的连贯。
这也是一种导引义。
其中详细处,朋友们当自行把握体会,妙处定会让你会心喜悦,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