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纳米团簇"超流体"现象首获观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氢纳米团簇"超流体"现象首获观测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discovery/2025-02-26/doc-inemukxn8221373.shtml
在能源与材料科学领域迎来一项重大突破:国际科研团队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氢纳米团簇的"超流体"特性。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人类对量子流体的理解,更为氢能的高效储存和运输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首次在实验环境中观察到低温条件下氢纳米团簇展示出"超流体"特性,这意味着氢原子能够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流动。在此之前,这种量子状态仅在氦中被观测到。详细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该团队指出,这一发现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量子流体的理解,并可能推动更高效的氢储存和运输方法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氢能经济的进步。
早在1936年,科学家就发现了氦在低温环境下具有"超流体"特性,即氦原子能够无摩擦地穿过非常狭窄的通道。1972年,诺贝尔奖得主、苏联物理学家维塔利·金兹堡预测,液态氢也可能会展示出相似的"超流体"特性。然而,由于氢在零下259摄氏度时会变成固体,因此一直未能直接观察到它的"超流体"特性。
在最新研究中,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金泽大学团队创建了一个纳米级的极冷实验室环境。他们将少量的氢分子封闭在温度低至零下272.25摄氏度的氦纳米液滴中,确保即使在如此低温下氢也能维持液态。然后,通过将甲烷分子嵌入这些氢团簇内,并使用激光脉冲使它们旋转。
实验结果表明,当大约15到20个氢分子形成团簇时,甲烷分子可以在其中毫无阻力地自由旋转,这标志着氢转变为了"超流体"。而且,实验观测的数据与理论预测完美匹配。
作为一种清洁且可再生的能源,氢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或温室气体,因此被誉为"终极能源"。然而,氢的生产、储存和运输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此次关于氢"超流体"特性的发现为开发更加有效的氢运输和储存技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科技
热门推荐
应采儿育儿经爆红:揭秘这位明星妈妈的家庭教育秘诀
应采儿育儿法:让孩子更开心的秘密
风扇除湿效果有限?这些除湿方案更靠谱
贝壳公益带你玩转社区活动,邻里互动嗨翻天
适合0-3岁孩子玩的益智玩具有哪些?
DIY积木制作指南:让创意与乐趣在手中绽放,重拾童年记忆
应采儿育儿法引热议:九条家规是严苛还是必要?
应采儿育儿法:从《爸爸去哪儿》到TEDx,Jasper的成长之路
国际单位制背后的科学秘密
Excel高手教你快速转换数字单位
冬季穿袜子睡觉,护脚神器了解一下?
马丁靴+袜子,冬日时尚新宠儿
Keil C51配置基础教程:玩转8051单片机
冰箱结冰不用铲,只需要一个塑料瓶,冰块自动脱落,效果太神了
冰箱里,无论结多厚的冰,只要放一个它,冰霜自动融化,比铲的还干净!
海南清水湾旅游攻略:五大景点全解析
海南岛欢乐开启:畅享顶级水上乐园探险之旅
高考数学改革:几何长度单位怎么考?
从“七尺男儿”到光速:长度单位的进化史
保持宽容的心态,对于自身的健康,大有裨益!
荔浦马蹄:广西的甜蜜特产
马蹄牛肉煲,冬日暖心必备
安徽马蹄:一颗水生植物的养生传奇
从传统到创新:马蹄在中式烹饪中的多元应用
蒸扇贝:千万别直接上锅蒸,教你海边人做法,扇贝鲜嫩不腥不回缩
扇贝怎么吃 扇贝哪些部位不能吃
扇贝的功效与作用
扇贝的营养价值
扇贝哪里不能吃图解 扇贝怎么处理
数字中国智慧城市的应急管理:AI大模型推动下的智能化、精准化与高效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