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恐慌症的差別?別輕忽這些身體警訊!
焦慮症、恐慌症的差別?別輕忽這些身體警訊!
焦慮和恐慌發作時看起來相似,但其實大不相同!焦慮發作會讓人對生活中所發生的大小事,都充滿過度的擔憂與憂慮。恐慌發作則會突然發生,並且會使人感受到強烈且無法控制的恐懼感。大約每 10 人就有 1 人患有焦慮症或恐懼症,但究竟兩者間有什麼區別呢?
焦慮症
「焦慮」,是面對壓力的正常反應,但過度焦慮則會導致焦慮症的發生,影響日常生活。
引發焦慮的原因很多,包括:生/心理因素、創傷經歷、人際關係、生活環境、遺傳、藥物濫用等。
焦慮症的發作通常伴隨生理、情緒、認知等反應,症狀如下:
- 精神上:經常感到擔心、疲倦、易怒、睡眠不好、注意力下降。
- 身體上:心跳加快、出汗、肌肉緊張和疼痛、顫抖、呼吸沉重、頭暈、消化不良和腹瀉。
若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得到焦慮症,也可以做個簡單的「焦慮測驗」,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況。
適度焦慮可幫助處理問題,過度焦慮會造成焦慮症
恐慌症
恐慌發作通常被稱為「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是由美國生理學家 Walter Cannon 提出[參考],當人在遇到危險及壓力時,會做出掙扎或逃跑的反應。
恐慌症會突然發生,產生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出汗,甚至窒息感,讓人想離開使自己不安的環境。
恐慌症發作的原因像焦慮一樣,未被完全釐清,常見的因素包括:
- 人際社交
- 恐懼症,如:廣場恐懼症、幽閉恐懼症和懼高症
- 重大創傷或壓力
- 慢性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或氣喘
- 戒斷藥物、酒精或咖啡因
- 遺傳
- 情緒、性格敏感
恐慌症通常被稱為「戰鬥或逃跑」(Fight-or-Flight response)反應
恐慌症症狀
恐慌的症狀會突然發生,可能持續幾分鐘至 1 小時,也可能更久,甚至連續發生,難以準確預估。但許多患者在恐慌症發作前會感受到一些前兆,可能會突然感到極度緊張或害怕。或是心跳突然加速、站立不穩、冷汗和發抖等,讓人更加不安。
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呼吸急促、胸悶、頭暈、麻木或刺痛、腸胃不適、大量出汗、潮紅、恐懼、焦慮、擔憂等[參考]。
由於恐慌症無法知道何時會再次發作,患者無時無刻會感到過度擔憂,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進而加劇症狀。
恐慌症檢測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提供診斷標準[參考],若突然發生以下 4 點以上的症狀,並且在 10 分鐘內症狀達到最高峰,同時感到極度不適與害怕,那就要小心是不是恐慌症發作了!
恐慌症自我測試項目:
- 心悸、心跳加快
- 胸痛或胸悶
- 發抖
- 大量出汗
- 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 頭暈
- 失去自我或現實感
- 害怕失控或近乎抓狂的感受
- 噁心、腹部不適
- 麻木或刺痛感
- 冷顫或潮紅
- 擔心自己快要死去
焦慮症與恐慌症的差別
焦慮以持久的擔憂感為特徵,而恐慌症以短暫的爆發為特徵。焦慮和恐慌發作都有相似症狀,經常被混淆,都可能引起肌肉緊繃、呼吸急促、出汗和煩躁不安等反應。然而,擁有焦慮不一定會經歷恐慌發作,而恐慌症也是焦慮症的一種,焦慮症可分為:
- 廣泛性焦慮症
- 驚恐症
- 強迫症
- 恐懼症
- 創傷後壓力症
- 焦慮症
焦慮症的擔憂,通常集中在生活,如:工作、家庭、健康。而恐慌症的擔憂則會在無預警下突然發生,並且集中在下次發作的時間上。
焦慮以持久的擔憂感為特徵,而恐慌症以短暫的爆發為特徵
恐慌症會自己好嗎?如何改善?
恐慌症程度和持續時間因人而異,雖可能會自然改善,但若症狀持續惡化,仍建議尋求專業協助。以下提供 5 種方法,幫助你改善及面對恐慌症:
藥物、保健食品
藥物在改善焦慮症和恐慌症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常見的藥物包括[參考]:SNRI、心律錠等,其能平衡腦中的神經傳遞物質,有助於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緩解過度焦慮、恐慌引起的症狀。若不喜歡服藥,補充特定營養素也能有助於改善焦慮恐慌,如:魚油、色胺酸、維他命B、維他命D、鎂、鋅。
運動
運動對身心健康確實有著極為正面的影響,有時候甚至比藥物治療效果更為明顯。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進而改善整體健康和睡眠品質。運動也能夠釋放身體內的多種化學物質,如:腦內啡和多巴胺,有助於改善心情並使身心放鬆。
深呼吸放鬆
自律神經系統由兩個部分組成:
- 交感神經系統(負責應對戰鬥或逃跑)
- 副交感神經系統(負責休息和消化)
焦慮和恐慌會引起交感神經系統亢奮,導致心跳加快、心悸和呼吸急促等一系列症狀。為了恢復平靜,可以透過深呼吸,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降低心跳血壓、使肌肉放鬆,並鎮定思緒,轉移緊張和焦慮。
面對困難、實踐正念
正念是一項技巧,透過接受外界反應和內在情緒,保持專注並進行正面思考,幫助減輕擔憂和恐懼。在這過程中,選擇一種適當的方式來釋放情緒以及進行自我反思,可以幫助症狀改善。不預設立場,並保持正向心態,也有助於重拾自信,減少自卑感,也能幫助更好地理解並應對壓力。
情感支持與學習
人際交流和情感支持可以增強個人的自信心,減少因為孤獨而產生的焦慮感和寂寞感。可以試著尋找一個自己信任和尊敬的人,透過與他人傾談或向專業人士學習放鬆技巧並與之交流。此外,也可以透過書籍、影片等方式尋找相關資料,透過經常練習使緊急的時候可以運用。
深呼吸有助鎮定思緒,有效應對焦慮症狀
恐慌症可以吃什麼?
在面對恐慌症時,飲食選擇可以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以下幾種食物可能有助於減輕恐慌症症狀,並幫助改善整體心理健康:
- Omega-3脂肪酸:如:鮭魚、亞麻籽和胡桃,這些都有助眠、抗憂鬱的功效。
- 全穀類:燕麥、糙米等全穀類食物含有鎂、維生素B,能穩定血糖,減少焦慮恐慌感。
- 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藍莓和橙子,這些富含抗氧化劑和維生素C,有助於減輕壓力。
- 發酵食品:如:優格和泡菜,有助於腸道健康、增加神經傳遞物含量,幫助減輕恐慌症狀。
- 堅果和種子:其含有豐富的色胺酸、維他命B及優質脂肪,是幫助維持好心情的食物。
- 茶類:如:洋甘菊茶和綠茶,有鎮靜作用,可以幫助緩解焦慮及恐慌情緒。
參考資料:
-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 文獻資料
- ScienceDirect – 文獻資料
- 英國醫學期刊 – 文獻資料
- 美國精神醫學協會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