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艾滋病整体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水平 公众预防应该怎么做?一文了解!
我国艾滋病整体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水平 公众预防应该怎么做?一文了解!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目前,我国艾滋病整体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水平,但要实现“终结”艾滋病流行这一目标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目前,我国艾滋病输血传播基本阻断,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从流行特点看,报告存活病例数仍在逐年增加,但新报告病例数呈现下降趋势。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副主任刘玉芬表示,我国98%以上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性传播,其中异性传播占70%。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老年人群和青少年人群。5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感染率呈增长趋势,且以男性为主。青少年人群虽然绝对数有波动,但总体疫情控制较好,传播主要发生在男性同性性行为者中。
预防艾滋病感染,公众应该怎么做?
公众应积极学习和了解防艾知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可开展艾滋病检测。自愿咨询检测机构可提供免费的艾滋病检测服务,相关信息可在当地疾控中心或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官网查询。
建议保持一对一忠诚的性关系。夫妻间要保持一对一忠诚的性关系,拒绝黄赌毒。老年人要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养老。
性行为时要使用安全套。发生非婚性行为一定要使用安全套进行保护。
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后要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和咨询,必要时可进行阻断。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后要尽早到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咨询,最好在24小时以内,最晚不超过72小时。如有必要,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紧急服用药物预防感染。
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要采取安全措施,不传染他人并及时治疗。
“终结”艾滋病流行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终结艾滋病”是201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良好健康与福祉”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的话,那就是2030年全球艾滋病的新发感染降低到20万以下,艾滋病相关死亡降低到20万以下,以及“零歧视”目标。
专家介绍,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我国在艾滋病防治中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要实现“终结”艾滋病流行这一目标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副主任刘玉芬称:“首先就是重点人群的检测可能还有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地去做一些宣传动员等一些工作。第二个方面就是检测技术方面,检测结果的及时性还有检测技术的覆盖还有不足。第三个方面就是歧视和污名化,这种社会对感染者的污名化,或者说个人对于一些隐私信息的保护,让他们可能不愿意去做检测。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一些挑战。”
本文原文来自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