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为街道社区减负赋能?看湘潭雨湖扁平化治理的答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为街道社区减负赋能?看湘潭雨湖扁平化治理的答案

引用
凤凰网
1.
https://hunan.ifeng.com/c/8Xrlh6tN6oc

当前,湖南上上下下正在为基层减负赋能,街道、社区具体怎么减负?居民办件事,有时可能要在街道、社区之间兜圈,如何破?湘潭市雨湖区的基层扁平化治理实践,或许能提供部分答案。


2月1日,湘潭市雨湖区基层扁平化治理标准体系国家级试点新闻发布会举行。(图源:红网)

聚焦问题,开展试点

雨湖区是湘潭的老城区和繁华中心区域,在基层治理方面,负荷很重。

30年来,雨湖区的面积增加了6倍,常住人口由30万增至61.6万,但区直各部门的行政编制变化甚微。

如何在人员无法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更好地为居民做好服务?对于雨湖区而言,推行扁平化治理,既是主动作为,也是形势所迫。

另外一方面,“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很多业务部门习惯性将工作任务直接安排或转嫁给街道(乡镇)一级,本来应该具体处理业务的部门,变身督查、考核部门,加重了街道(乡镇)的工作负担。这是多个地方的“通病”。

同时,社区和村一级本是自治组织,却因“属地责任”,也承担了很多行政事务,加重了负担。

努力解决基层事多人少责任大、负担过重的问题,是雨湖区推行扁平化治理的初衷之一。


2023年5月,雨湖区获批国家级第九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图源:红网)

2022年4月,雨湖区在窑湾街道进行扁平化治理试点,7月在全区铺开。2023年5月,雨湖区获批国家级第九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作为湖南首个基层治理领域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雨湖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探索。

扁平化:定模块,划大为小

“你告诉我,电动车停在哪里充电?”近日,在雨湖区窑湾街道龙子巷社区民主新村小区“阳光议事亭”里,区块治理员与居民们坐在一起,商议如何解决集中充电问题。民主新村属老旧小区,户外拉线充电现象十分普遍,但小区内没有集中充电区。


唐兴寺社区阳光议事亭。(图源:雨湖区委宣传部)

区块治理员一方面请居民共同协商同意,改造小区内绿化带来解决充电区问题;另一方面,与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到4万元经费,在小区内新建集中充电区,解决了672户居民的“充电难题”。“现在有事,只要跟治理员联系,很快就能得到回应。”龙子巷社区居民晏石星说。

推行扁平化治理后的雨湖区,被划分为667个区块。每个区块覆盖350户左右,并设1名区块治理员。居民可向对应的区块治理员反映诉求。


窑湾街道区块治理员上门走访。(图源:雨湖区委宣传部)

潘有为曾是街道应急站工作人员,现在是窑湾街道区块治理员,并有了一个新代号——“窑湾小灵通”。在不改变体制的基础上,雨湖区将街道原有的10多个内设机构整合为综合协调、区块服务、快速处置3个中心,集合城管、市场监管、公安等执法力量下沉街道,初步形成闭环管理。

如今,雨湖区的街道干部和社区干部的职责不再有明显区分,他们要么是中心办公人员,要么是区块治理员。街道内的架构,从过去的“居民-社区干部-社区-街道内设机构-街道”,变成了“居民-区块治理员-中心办公人员”的扁平结构,服务窗口前移,有利于为居民办事。

自下而上,主动求变

因为街道在具体事务处理中权级有限、资源有限,雨湖区扁平化治理在基层的推进,倒逼着改革向纵深发展。

2023年8月,雨湖区在不改变体制的情况下,在区级层面,组建综合指导、经济发展、快速处置、民生事务“四大中心”,制定了区块事件处置·一呼即应工作机制,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法律服务、信访接待、城管、12345和公检法等力量,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雨湖区扁平化治理解纷工作法去年还入选了全省“枫桥经验”工作法。

去年8月份的一天,雨湖区雨湖路街道老人贺某某家属反映,老人在一家老年公寓非正常死亡,家属情绪激动,拒绝将死者转移火化,纠集社会人员围堵老年公寓。面对突发情况,街道综治中心接家属反映后迅速通报辖区派出所到现场处置,并将情况上报雨湖区快速处置中心,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街道快速处置平台工作人员和治理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联动区综治中心,派出调解员、律师和心理咨询师介入,在短时间内促成双方达成谅解。死者家属对该事件的调处也十分满意。

扁平化治理试点大大提升了办事速度。以窑湾街道为例,通过“扁平化”,已为居民解决超3000件“小事”,同比增长70%,办理效率提升了将近一倍。

厘清权责,为街道和社区减负

对雨湖区扁平化治理的实践,观潮君认为,以下几点或许能为更多地方带来启示:

通过“权力清单”为街道社区减负赋能。雨湖区通过治理清单化,明确职能定位,厘清权责边界。比如,雨湖区制定了街道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赋予街道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目录、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减负工作事项清单。对照这些清单,参照扁平化试点中梳理的街道职责任务清单、配合事项清单,进一步理顺区直部门、单位与街道,街道与社区(村)的权责关系。值得一提的是,雨湖区还明确,相关部门、单位对于未纳入清单的事项,原则上不得转嫁给社区(村)。对确需协助的,应当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扁平化治理进一步理清了权责,对于未纳入清单的事项不得随意转嫁给街道和社区。对于上级的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街道、社区也有说‘不’的权利和依据,我们有了更多精力来服务居民。”窑湾街道罗祖殿社区党总支书记文俊说。

让居民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基层治理工作,说到底就是与居民打交道,为他们做好服务,前提必须是拉近距离,同时激发广大居民的积极性。正如雨湖区委书记段伟长所说,真正让街道回归派出机构本质,让社区居委会回归居民自治组织本质,让区直部门回归一线治理本质,让基层治理回归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本质。


小区举办“百家宴”,发动每家每户出一道菜,融洽邻里关系。(图源:雨湖区委宣传部)

基层治理不应出现“无限政府”“万能政府”,而应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特性,让居民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目前,雨湖区推动民情恳谈会、小区百家宴、楼栋全家福等区块活动常态化开展,让居民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制定体系化标准让试点成为示范。有了标准,就便于将经验复制推广。雨湖区的扁平化治理,始终在标准化的框架下进行。雨湖区成立了专班,全面构建标准体系。目前,雨湖区已整体确定通用基础、实施路径、服务提供、服务管理、评价5个标准分体系,涵盖了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1项等共计143项标准。比如区块事件“一呼即应”全闭环处置机制中,就编制了70项事件处置标准。


湘潭大学和雨湖区共建的“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开发与研究中心”揭牌。(图源:雨湖区委宣传部)

政学研合作,借力高校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湘潭高校资源丰富,雨湖区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助力“扁平化”。去年12月,一场基层治理的学术研讨会在雨湖区举行,来自国内3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围绕“基层治理扁平化改革”展开研讨,并以雨湖区为样本进行调研和剖析。研讨会上,湘潭大学和雨湖区共同成立了“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开发与研究中心”,将总结包括雨湖区在内的国内基层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构建相关理论体系。

对基层治理的实践,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在新起点上,雨湖区如何让扁平化治理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值得期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