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肝性脑病的病情观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肝性脑病的病情观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60819792.html

肝性脑病是一种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严重肝病时,肝脏代谢功能减退,导致氨的代谢清除减少,血液中氨浓度升高,进而引起脑功能紊乱。



肝性脑病概述

肝性脑病(HE)是一种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严重肝病时,肝脏代谢功能减退,导致氨的代谢清除减少,血液中氨浓度升高,进而引起脑功能紊乱。

定义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严重肝病时,肝脏代谢功能减退,导致氨的代谢清除减少,血液中氨浓度升高,进而引起脑功能紊乱。

定义:肝性脑病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特点

  • 年龄、性别、肝病类型、肝功能损害程度等均可影响肝性脑病的发生和发展。
  • 急性脑病起病急骤,病程较短,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等症状。
  • 慢性脑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症状逐渐加重。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轻度性格改变、智力减退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和行为失常。

临床表现及分型

早期症状与体征

  • 扑翼样震颤是肝性脑病最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 轻微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如焦虑、淡漠、健忘等,易被忽视。
  • 睡眠倒错:白天嗜睡,夜间兴奋失眠。

进展期临床表现

  • 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
  • 行为异常:如随地大小便、衣冠不整等。
  • 言语不清和定向力障碍

严重程度评估及分型标准

  • 一期肝性脑病(前驱期):以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
  • 二期肝性脑病: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和扑翼样震颤等典型症状。
  • 三期肝性脑病(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要表现,大部分时间处于昏睡状态。
  • 四期肝性脑病(昏迷期):患者完全丧失意识,不能唤醒。
  • 轻微肝性脑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通过神经心理测试才能发现。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

实验室检查

  • 氨测定:包括血氨及脑脊液氨测定,血氨升高对肝性脑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肝功能检测:包括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白蛋白等指标,反映肝脏功能状况。
  • 血糖、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检测:肝性脑病患者常伴有血糖代谢紊乱、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需密切监测。

影像学检查

  • 脑部CT或MRI:可显示脑水肿、脑室扩大等脑部病变,有助于诊断肝性脑病。
  • 腹部超声或CT:可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及腹水等情况,评估肝病严重程度。

神经电生理检查

  • 脑电图(EEG):肝性脑病患者可出现异常脑电图表现,如节律变慢、波幅增高等。
  • 诱发电位(EP):包括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可反映肝性脑病患者神经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这些检查有助于发现亚临床肝性脑病,并可作为肝性脑病诊断和病情判断的客观指标。

鉴别诊断与并发症处理

鉴别诊断

  • 排除其他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尿毒症等。
  • 了解肝性脑病的诱因,如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放腹水、高蛋白饮食等。
  • 检查肝功能及血氨水平:肝功能异常、血氨升高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 观察神经精神症状的变化:肝性脑病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具有特征性,如扑翼样震颤、性格改变、智力障碍等。

常见并发症预防措施

  • 消化道出血:加强饮食护理,避免粗糙、坚硬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 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与感染患者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 电解质紊乱: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低钾、低钠、低氯等电解质紊乱。
  • 肾功能不全: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护肾功能;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

并发症治疗原则和方法

  • 消化道出血:止血、输血、补液等,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
  • 感染:明确感染源,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 电解质紊乱:根据电解质监测结果,补充相应的电解质,维持电解质平衡。
  • 肾功能不全:保护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

  • 选择依据:根据肝性脑病的类型、分期及严重程度,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如降氨药物、支链氨基酸、镇静剂等。
  • 注意事项:药物治疗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避免使用加重肝损害和诱发肝性脑病的药物。

营养支持治疗

  • 原则:提供足够热量和蛋白质,以维持正氮平衡,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同时控制饮食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以减少氨的产生。
  • 营养支持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和胃肠道功能,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如口服、鼻饲或静脉营养等。

护理工作中关键环节把握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行为、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 保持呼吸道通畅:肝性脑病患者易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等情况,需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通畅。
  • 预防并发症: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预后评估与康复指导

预后因素分析及预测方法

  • 预后因素:包括肝功能损害程度、病因及诱因、营养状况、治疗反应等多方面因素。
  • 预测方法:通过临床评分系统、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和评估。

康复期患者管理要点

  • 饮食管理:限制蛋白质摄入,保证热量供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药物使用:按医嘱规范使用药物,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
  • 生活指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染等。
  • 定期随访:定期进行肝功能、血氨、脑电图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加重情况。
  •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肝性脑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