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灵璧县:虞姬故里,奇石之乡
安徽省灵璧县:虞姬故里,奇石之乡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传说人物钟馗的故里,中华奇石的主产区,素有“虞姬、奇石、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之誉。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临泗县,西连宿州市埇桥区,南接蚌埠市固镇、五河两县,北与江苏省铜山、睢宁两县接壤。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耕地181万亩。全县辖19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10个村民委员会。全县地势低平,地形北高南低,呈西北东南倾斜。境内主要山丘属低山丘陵和剥蚀残山。
气候与人口
灵璧地处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根据2023年4月官网显示,辖19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30万人。境内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矿产资源遍布全境,皖螺矿、墨玉矿、石灰石矿储量丰富。根据2023年1月官网显示,地区生产总值330亿元。2016年11月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历史沿革
灵璧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当时析虹县之零璧镇置零璧县。元祐七年二月,零璧复为县。政和七年(1117年)改“零璧”为“灵璧”,沿用至今。历代县治,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过短暂的变迁外,其余都设在灵城镇(原灵璧镇)。
文化特色
灵璧县是楚汉相争的古战场,传说人物钟馗的故里,中华奇石的主产区,素有“虞姬、奇石、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之誉。被评为“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
经济发展
灵璧县盛产小麦,棉花、花生、大豆、水果、蔬菜、烟叶、桑、麻及黄牛、猪、羊、家禽等,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黄牛生产基地、瘦肉型猪生产基地、优质棉茧基地。90年代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粮禽生产百强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省畜牧业生产十强县、全省农机化十强县等。全县名、优、特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主要产品有降解地膜、牛肉制品、碳铵、普钙、磷肥、白酒、面粉、食油、水泥、纸张、小农机等。润禾牌可降解除草地膜荣获 ’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千禾牌面粉、钟馗系列酒、金太阳牛肉制品、益美得食品、灵丰牌碳铵、锦绣牌磷肥、磬石牌土工布等分别获国家和省优质产品、优质新产品和国家质量认证。王树栖小磨麻油质地纯正,香味浓郁,远销港澳欧美等地。灵璧大理石矿和石矿和石灰石矿储量丰富,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交通与基础设施
灵璧县交通便利,水陆运输优势互利,铁路空中近水楼台。陆路:104国道穿经灵北,302、303省道横贯东西,201省道纵贯南北,形成倒“夫”型框架。铁路:距陇海线仅50公里,距京沪线仅20公里。水路:横跨豫、皖、苏三省的新汴河从境内穿过,通长江、入东海,空中:离国际航空港——徐州观音机场仅95公里。四通八达、出入快捷的立体式的交通格局已全面形成。
灵璧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邮电通讯事业发达,电力设施齐全,并与华东电网并网,是全国电气化达标县之一。自来水工程改造后,可供应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也日渐增强。3.2平方公里的省级开发区, “五通一平”已基本完成,配套设施齐全。
教育
灵璧县第一中学灵璧县灵城教育路23号
灵璧中学(原第二中学) 灵璧县灵城教育路1号
灵璧县第三中学(职高类) 灵璧县灵城龙山路北段
灵璧县广志外国语学校(原第五中学所在地) 灵璧县灵城南关东段
灵璧县飞翔双语学校 灵璧县城南新区
灵璧师范学校 灵璧县灵城东凤后街四号
灵璧县第四中学 灵璧县灵城张巷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