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类中药材——红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花类中药材——红花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qihuangwenhua.com/qihuangwenhua/312.html
红花是传统中药材中常用的花类药材,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它不仅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而且在日常保健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红花的各个方面,包括其性味、归经、功效与作用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珍贵药材。
基本信息
- 名称:红花
- 英文名:Safflower
- 拼音:Hónɡ Huā
- 别名:红蓝花(《金匮要略》),刺红花(《四州中药志》),草红花(《陕西中药志》)
- 药材类别:花类
性味与归经
- 性味:味辛;性温。
- 《开宝本草》:辛,温,无毒。
- 《汤液本草》:辛而甘温苦。
- 归经:
-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 《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 《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入药部分与产地分布
- 入药部分: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
- 产地和分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浙江、贵州、四川、西藏等地广泛栽培。主产河南、浙江、四川等地。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90cm。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渐尖,边缘具不规则锯齿,齿端有锐刺;几无柄,微抱茎。头状花序顶生,直径3~4cm,总苞片多层,最外2~3层叶状,边缘具不等长锐齿,内面数层卵形,上部边缘有短刺;全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初时黄色,渐变为橘红色。瘦果白色,倒卵形,长约5mm,具四棱,无冠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养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
-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功效与作用
红花具有活血能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竣、斑疹等。具体功效如下:
- 《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 《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 《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 《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 《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 《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附方
- 治女子经脉不通,如血膈者:好红花(细擘)、苏枋木(捶碎)、当归等分。细切,每用一两,以水一升半,先煎花、木:然后入酒一盏,并当归再煎,空心食前温服。(《朱氏集验医方》)
- 治热病胎死:红花酒煮汁,饮二、三盏。(《妇人良方补遗》)
- 治胎衣不下:红花酒煮汁,饮二、三盏。(《产乳集验方》)
- 治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一两。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金匮要略》红蓝花酒)
- 治一切肿:红蓝花,熟揉捣取汁服之。(《外台秘要方》)
- 治喉痹壅塞不通者:红蓝花捣绞取汁一小升,服之,以差为度。如冬月无湿花,可浸干者浓绞取汁,如前服之。(《海上集验方》)
- 治聤耳,累年脓水不绝,臭秽:红花一分,白矾一两(烧灰)。上件药,细研为末,每用少许,纳耳中。(《圣惠方》)
- 治跌打及墙壁压伤:川麻一分,木香二分,红花三分,甘草四分。均生用,研末,黄酒送下。(《急救便方》)
- 治褥疮:红花适量,泡酒外搽。(《云南中草药》)
(内容来源:中医药网)
热门推荐
圣诞节来临,祝福语如何温暖你我?
高情商晚上好问候语,让关系更亲近
榕城职校特色课程:为学生心理健康插上翅膀
林州市一中特色课程:红旗渠精神如何影响学生生涯
江苏科技大学“四创融合”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
康巴什区特色课程:以“问道十二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陵水顺湖中学特色课程: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
中国天眼发现千颗脉冲星,多项观测成果领跑全球
晚安温馨句子,让你一夜好梦
晚安祝福:提升幸福感的简单仪式
催产素爆表!晚上祝福语的秘密武器
春节倒计时,教你写出喜气洋洋的春联!
春风秋月,对联里的诗意世界
左手中指的戒指:爱情、承诺还是个人风格?
让朋友圈眼前一亮!12个精选寒假文案等你发
解放军总医院专家: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可有效预防肾结晶
《亲兄热弟》:幽默台词里的兄弟情,笑中带泪的亲情故事
中医:视力问题源于肝肾,四物汤等可助调理
婆媳大战,男人如何优雅救场?
男方家庭育儿观念大转变:从"隐形爸爸"到"育儿伙伴"
冬季高血压高发,按摩两穴可辅助降压
中医艾灸按摩辅助降压:7个穴位图解及专业使用指南
医院实证:耳穴压豆疗法快速降压,居家自疗新选择
国产EPO药物从无到有:创新突破与市场崛起
EPO重组蛋白:透析患者的福音
秦始皇如何玩转战国七雄
腾冲火山热海:冬季打卡圣地
高压锅炖排骨详解:5步炖出酥烂入味
排骨选购攻略:前中后排的特点与最佳烹饪方式
夏季凉菜精选八款:传统与创新结合,制作详解